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有句对白就一直戳在我心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联想一周前走上戛纳电影节领奖台的导演侯孝贤,再咀嚼这番话,滋味更显悠长。
尽管被冠以“电影大师”和各种溢美之辞,尽管媒体也连篇累牍地将侯孝贤推向大众,我依然认为,侯孝贤的作品属于近30年来最难以取悦这个世界的电影。34年执掌镜头,七进戛纳,驮着种种“包袱”的侯孝贤却没有轻易地向重商和媚俗缴械。他以中国人的文化观和世界观,锻造着自己的电影路——松散的剧本大纲、大胆的布光设计、即兴创作、长镜头,凭着一口气,点一盏信念之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差不多三年前,就延宕多年的电影《聂隐娘》,我与他曾有过短暂的交流,至今难忘的,当然不只是他的艺术理念,还有淡然朴素的日常生活。电影拍了几十年,名满天下,他的日子依旧绵长——每天步行或搭公车到片场,在咖啡馆写作……在他那里,导演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名号,不代表欲望,也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束缚别人,导演就是导演,一个普通的电影工作者。
武行流行一句话:凡是练不好,便是舍不得。现代人在种种灼热的目光和灯光下行走,心常常被一个“得”字拴住,却往往遗忘了“舍”的含义。侯孝贤以及本期《读书》提到的屠岸、金波两位诗人,让我想起一种老派的民间手艺人,意识里罕有艺术家的概念,有的只是作为讲故事的人的本分。在他们的眼睛里和笔尖下,比兴味、视野和技法更高一层的就是这本分,一颗近乎本真的初心。因这初心,他们执导了自己的人生,也听到了生命不同寻常的回响。
想想看,我们不都是活在自己的人生镜头里吗?欲望和奢求淡出,清新和本真方能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