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军事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我一直认为,一部话剧所以成功,必定是人物塑造上有巨大成功。曹禺曾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是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话剧《共产党宣言》的人物鲜明饱满,其形象的充分展现,既是那个战争年代的真实写照,又是对当今时代的深刻警示,犹如唱响了新时代的正气歌。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但是,由唐栋和蒲逊编剧的话剧《共产党宣言》,把这一主题融入一群鲜活的人物中,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整个话剧,其实主要就是展现林雨霏、邝兆年、邝梅、邝为一家人潮起潮落的生活,剧情随着人物的变化环环相扣,引起了我们对理想和信仰的思考。
人物的真实感,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在白色恐怖的1927年,共产党员林雨霏奔走在枪林弹雨间,作为一名知识女性,过上小家碧玉的生活无可厚非,可她偏选择了革命事业,过着血雨腥风的生活。是她没有家庭之爱?是她没有亲情之恋?都不是。10年后,因国民党的追杀,被邝梅救到原来的家中,她找到了儿子的照片久久不肯放下。后来,因儿子的特殊身份,她又备受不能相认的煎熬。在监狱,她通过为儿子生日制作风筝,以及围绕风筝的话题,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催人落泪。跟随剧情进入,就不难发现,一位多情的母亲走上革命道路,源于她坚定的理想信念。林雨霏在组织和参加广州起义时,就满怀激情地在《共产党宣言》的封面上写上“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她对儿子邝为说:“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追求、没有道德、没有廉耻,即使拥有一切也会心中空虚;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没有正义、没有尊严、没有公平。”我们看到了林雨霏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一位有着真情大爱的母亲,而不是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神,所以,已是卫戍司令部稽查队队长的邝为被感化时,我们同样被感动,并受到心灵震撼和洗礼。剧情多处凸显了林雨霏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撼动人心。面对有血有肉的林雨霏,我们应扪心自问:当下能否经受得住生与死、荣与耻、名与利的考验?如何信念如一,如何坚贞不屈,如何永葆本色,才不愧于我们的党和人民?
在有限的时空,话剧要塑造出饱满可信的人物形象,还离不开相应人物台词的艺术化表达。林雨霏对谢婉云说的对幸福观的理解:“幸福不是拥有豪宅、金钱,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还有剧中小女儿邝梅直率表达出“不选富豪、不爱名车,而是追求精神上充满阳光的男士”的爱情观,他们的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都紧贴人物性格特征,进一步使人物形象展现得栩栩如生,既个性鲜明,又直指时弊。
该剧人物的台词,通俗易懂、充满张力。剧中的反面典型沈处长贪得无厌,毫无人格可言,他厚颜无耻地称“重刑之下,统统倒下;给点甜头,就会低头”,对待共产党人的手段残毒至极,其言行更衬托出了革命者的难能可贵。“一切已经毁灭,一切将重新开始”,第五幕结束时的这句台词预示着邝兆年和邝为父子俩受到林雨霏英魂的感召,最终走上了真正的救国之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多少仁人志士救国难于水火中,历史的洪钟振聋发馈,革命者的“接力棒”势必在中国梦、强军梦的践行中代代相传。
(除第1篇以外,其余4篇作者均系全军中青年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