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学院 >> 作品 >> 正文

佛珠的记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6日10:28 来源:清 扬

  又一年匆匆而逝时,深感似水流年的焦虑和怅惘。清理衣柜时,无意中发现了那个专用来收藏佛珠的布袋子,当我将那些不同色彩、不同质地、光滑温润的佛珠一一摆放在案前,欣赏抚摩之余,与佛珠有关的记忆也随之涌上心头。

  与第一串佛珠相遇非常偶然。远在1996年春天,我和先生恋爱时,曾来汉中游览,在一个商场的货柜里,无意中发现一对佛珠,本色的木质,配着金黄色的穗子,拿在手中时,一股浓郁的檀木香味弥漫开来,没来由地喜欢,便直接戴在腕上。其实我并不喜欢佩戴任何饰品,对这串佛珠的喜欢也只是一时兴起,之后就不知随手放至何处。对于生性散漫的我来说,这些年来,围巾帽子钥匙甚至手机丢得不计其数,而且住房也数易其地,但近20年过去,这串佛珠居然仍伴随在我的身边,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如同婚姻蜕尽了斑斓的梦想,而回归平淡简朴的本质,不能不说近乎一种奇迹,也隐隐透出某种玄机。

  10年之前,从来不曾预料,我居然会从事宗教工作,与佛教结缘。在汉中的名山古寺间穿梭流连,与法师们谈经论禅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与法师们接触渐多,每到佛寺,大家多会赠送绿檀或椰蒂等各式的佛珠给我,而我自己,常将这些佛珠随之转送出去,但仍有几串佛珠因一些特殊的缘分,留下来陪伴我。

  第二串佛珠来自一献法师。那是在参加法门寺佛指舍利搬请圣典活动中,我随汉中的80位法师从汉中前往法门寺,一路上和大家有诸多交流。庆典活动那天,如同唐代八位皇帝迎请舍利一样,大雨滂沱,从世界各地请来的108位高僧就端然站立于倾盆大雨之中,其庄严肃穆令人动容。那一天,香花烂漫,法雨普洒,虽然大家在雨中全身淋湿,却无一人生病,反倒精神振奋、满心欢喜。归途中,我向一献法师请教佛珠的种类和佩戴的方式,他随即从自己脖子上取下一串暗红色玛瑙的佛珠递给我,说这串佛珠随着他和迎请舍利的各位高僧一起,在法会中接受到高僧拂来的法露。这是我从事宗教工作以来拥有的第一串佛珠,时在枕边,时随我在办公室中,每当思虑繁杂时,将这串典雅深邃的佛珠戴在腕上颈上,好像自有一股清静的力量。

  红色玛瑙的佛珠来自生命中一个至亲的朋友。人生到40岁这一年,我常常没来由地恍惚悲伤,不堪承受飞速流转的时光,无力面对日渐迟暮的自己。友人喜欢研读《金刚经》,在我生日那天,他特意送来这串佛珠。佛珠晶莹细润,光泽华美,对我来说可能太过奢侈了,也极少佩戴,但是,每当轻抚这串佛珠,未来的人生似乎也并无自己惧怕的那般悲苦。

  因佛祖在菩提树下觉悟,大概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对菩提佛珠有着特殊的偏爱。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期间,闲余时光我曾在北京的佛寺间流连,与福建厦门的蔡伟璇结伴去了禅房花木深的法源寺,与江西南昌的诗人王彦山一起去了被称为龙潜福地的雍和宫,和四川成都的严熔坐地铁乘公交拼出租,几番周折去了北京最古老的潭柘寺,汉中在京工作的康树峰带我去了大觉禅寺。在这些佛寺间,常有缅茄菩提、螃蟹头菩提、广陵子菩提、黑色木鱼果菩提等各种材质的菩提手串,质地坚硬而手感润泽,毫无雕饰却饶为别致,似乎还挟带着山野清风的灵润之气,见之心喜。

  在九华山,白天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中感受天地苍茫的仙境,领略百岁宫的神奇,夜间山风清凉月色皎洁,如在幽梦之中。我和几位朋友在佛国的天街上徜徉,无意中发现一串由18种菩提果串成的佛珠,欢喜非常,毫不犹豫地戴上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上座部佛教寺院,每一座都那么金碧辉煌,寺院旁常栽植有枝叶婆娑浓荫覆地的菩提树,我在寺内见到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和尚,从他手中选了一串红珊瑚的佛珠,现在回想起来,好像还记得他在寺院里奔跑时轻捷的身影。还有几串佛珠,则来自于修佛多年的莲友。

  每当在人群中见到佩戴佛珠的男子女子,也许对他们而言,这佛珠并非参禅悟道的工具,仅仅是时尚装饰的符号,我也会在瞬间觉得,因为佛珠的善缘,他的眉目间增添了一份端庄祥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