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 |
《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 江冰 等 著 人民出版社 |
社科
王燕子
80后有文学吗?80后的文学可以进入到文学史吗?广东财经大学的江冰教授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全国首个80后文学国家课题的研究成果——《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
谈及80后文学诞生与发展,皆离不开网络文化的背景,江冰先生认为,此时的80后文学出现的“我时代”的青春记忆,皆不是往昔的“青春”。“小我”成为 了文化代沟特有的标签,其中最明显的是,从极端集体主义转换到极端的个人主义。这些定性化的论述,并不是凭空言说,而是由一系列的调查得出的。正是在一系 列的数据中,发现80后作家及其他们所面对的读者群的特点——我手写我口,80后作家将他们的困惑、他们的不适、他们的喜怒哀乐据以描述,自然引发起80 后、90后这群粉丝读者群的回应。
同样是写“我时代”的青春记忆,但是80后作家各有不同特色。作者曾这样描述他们各自的特点:这种“自我书写”直接满足了80后的“阅读期待”——
韩寒:表达现存教育制度压抑下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以叛逆行为抵抗社会;
郭敬明:明丽的“青春忧伤”与亲情渴望,强烈地表达一种青春期的情感诉求;
张悦然:青春的迷惘与成长的疼痛,在美丽而迷幻的境界中讲述伤感的故事。
这种结论来自于文本细读,通过对各个有代表性的作家的文本梳理,背景了解,然后才会有如此细致的定位解说,而不是大而化之的简单定论。在作者描述下,我 们可以发现,80后文学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而是一个文化现象,在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批具有青年亚文化特征的人群,立于非主流文化 与边缘另类文化之间,言说着“我时代”的青春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的成熟,他们的文学现象也会有一些改观,目前已经可以看出几大块的发展轨迹,以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为代表,他们或者进行文化转型,或者正在进行市场化延伸,或者进入传统文学主流。
跟随此书,读者将经历一番探索之旅,第一次近距离阅尽80后文学之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