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柳萌:平民美食大烩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5日09:38 来源:人民日报 柳 萌

  我曾在内蒙古一呆十八年,饮食上却很顽固,大家公认的好食品,有的我就很难消受。比如牛羊肉吧,是食客公认美食,我却无福气享用。曾经试着吃过多次,还未进到嘴里,闻到膻味儿就想吐。

  全民挨饿年代,普通百姓难见肉。有次朋友请吃饭,见餐桌上有肉炒菜,我的舌尖立刻伸长,香味儿熏得眼发亮。又怕是牛羊肉,就警惕地探问:“什么肉?”朋友说:“鸡肉。”多时不闻荤腥儿,几乎忘记肉味儿,连起码体面都不顾,拿起筷子就大口吃。我吃得很解馋很欢喜,朋友看着很得意很开心;再三感谢朋友夫妇,朋友只是笑而不语。

  茶足饭饱,话尽情浓,趁兴而归。刚走出朋友家门,一阵强风迎面吹来,像谁猛烈抖搂我胃囊,肠胃立刻往上翻腾,哇的一声饭菜如数吐出。朋友夫妇见我如此狼狈,又是抚慰又是解释:“唉,真是好心办坏事,以为你不吃牛羊肉,说不定是心理作用,想让你肚子里有点荤,我们谎称鸡肉炒菜,未想到你真的怕膻。对不起了。”知道我不吃羊肉,既不是习惯,又不是佯装,确实属于生理反应,从此,朋友请客再不让我碰牛羊肉。

  汪曾祺先生在世时,有次一起聊天儿,说起他的散文《手把肉》,知道他喜欢吃羊肉。我说,我在内蒙古生活多年,却吃不了牛羊肉,汪老听后很惊愕,用眼睛瞪了瞪我,说:“怎么?!在内蒙古呆了那么久,竟不吃牛羊肉,简直是白呆了。”接着汪老又调侃地说:“没改造好,早知道,就让你去放羊。”其实,我未全告诉汪老,除了不吃牛羊肉,还有一样内蒙古美食,我不愿意进嘴:香喷喷的莜面。

  有朋友听后问我:“那你吃什么呢?”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大烩菜。”

  这大烩菜是啥菜呢?就是将肥瘦相间猪肉,跟粉条、山药(土豆)放一起,在大锅里炖熟炖烂,油被粉条、山药吸收,不腻;粉条、山药吸进油,好吃。这么一掺和,就成了名菜。按说,这做法并不稀奇,东北的猪肉炖粉条,河北的猪肉炖白菜,都属于这种菜路数,只是在菜的名字上,不如内蒙古叫得含蓄。烩菜的谐音“汇彩”,有吉祥喜庆意味,听着就顺心如意。只可惜这种菜,跟内蒙古人一样,朴实、本分、实在,从来不张扬炒作。倘若像别处人那样精明,起个诸如“全家福”“喜相逢”“大丰收”之类名字,即使不会漂洋过海,总不至于“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种大烩菜,在内蒙古西部,最受百姓欢迎。我在内蒙古工作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几位农民闲聊天儿,忽然一个人问:“你们说,皇上都吃甚(什么)饭?”好几个人抢着回答:“那还用问,大烩菜、油糕呗。”因为,那时在内蒙古西部城乡,只有逢年过节或办红白喜事,有钱人家能吃这种饭菜,平日却舍不得这样奢侈。至于生活拮据的普通人家,过大年能吃上顿大烩菜,即使没有当“皇上”的感觉,总还会有做富人的快乐,满足感会持续一年半载。所以平民百姓认为,这种饭菜最好吃,只有万人之上的“皇上”,有条件天天烩菜顿顿油糕。

  我头次吃大烩菜,是在武川县农村。当时我在《乌兰察布日报》当记者,有一次下乡采访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正好赶上村里办婚事,陪同我采访的干部说:“我领你看看娶亲的吧。”于是,我俩到了一户人家,从头到尾看了娶亲全过程。这家娶亲算不上怎样排场,却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时到中午,主人非让留下吃饭,说是按当地风俗,赶上办喜事儿,无论认识不认识,都是尊贵客人,必须留下吃饭,这叫给主人添喜。这说法是真是假且不说,反正主人的美意实诚,实在让人难以拒绝,只好留下吃这顿喜宴。

  喜宴摆在主人家院子里。我粗略算了算,总有四十多桌。不过,说是桌子并非全是桌子,大都是用木板拼凑的样子“桌”,真正意义上的桌子,实际上一半儿不到。每张桌子人数也不等。板凳更是五花八门,长的方的圆的都有,还有土坯块架木板,反正能坐人吃饭就行。好在都是乡里乡亲,无人介意设备的粗陋,趁办喜事凑一起找个乐儿,大家就很心满意足了。

  既然是喜宴,白酒不可缺。凉拌的佐酒菜,如黄瓜、凉粉、猪下水,唯做工不很精细。主菜是大烩菜,主食是黄米糕,都用脸盆装着,每张桌各样一盆。酒喝过之后上桌,客人你一碗我一碗,端着烩菜就着油糕,个个吃得眉开眼笑,乐乐呵呵,这天着实当了回“皇上”,过足了“御膳”大餐瘾。

  我头次吃大烩菜,怕自己不太习惯,开始是小口尝尝,觉得很香很好吃,后来就是大口吞咽。可能是大家一起吃,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一大碗烩菜俩油糕,没多大工夫,很快就吃得碗净菜光,抹完嘴巴齿指间都留有余香。第一次吃印象不错,从此,就记住了大烩菜,以后只要有大烩菜,总是不会轻易地饶过,怎么着也得满足这口福。

  自己成了家,学着做饭吃。做的第一道菜,就是这大烩菜。形色倒是蛮像,惟有那味道儿,不如吃过的香。跟当地朋友讨教,说是炖的火候不到,未烩到烂熟程度,肉和菜味儿两分着,自然就不够香醇。原来这大烩菜,看着很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如同世间万物,会说不如会看,会看不如会做。

  对大烩菜有了兴趣,有时跟朋友聊天儿,说到吃时难免会提到它。可是,我无论如何想不到,这大烩菜不光好吃,它还很会帮人遮丑。这也算是舌尖哲学吧!

  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有位官员到某县检查工作,县政府官员设宴招待,特意弄了几碟几碗,刚摆上桌子就被拦阻,这位官员直截了当地说:“不要搞得这么复杂嘛,我看,就弄两个大烩菜吧,又好吃又节俭。”县里官员一看,费力未讨好,碰了软钉子,立刻吩咐厨房,换成大烩菜。不一会儿,两盆热气腾腾的大烩菜,端端正正摆上桌子。这位官员边吃边称赞:“好,好,你们这儿的大烩菜,比别处的都好吃,别处烩菜没有这么鲜,这么香。”

  这位官员的味蕾真灵。这里的大烩菜好吃,多亏这里厨师机灵,他把做好的几样菜肴,按海鲜和炖肉分别装盆,再各加些土豆、粉条,样子倒像大烩菜,实际还是原有美味佳肴,哪能不鲜不香不好吃呢?不过,这么一捣弄搅和,既保住了廉洁名声,又满足了吃者口福,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您看这做法多么“聪明”!当然,我讲的是三十年前的事。

  离开内蒙古多年,走南闯北,国内国外,中餐西餐都吃过了。唯独再未吃过大烩菜。听内蒙古的朋友讲,当年想象的“御膳”大烩菜,如今成了普通人家平常菜,节日只是餐桌一道配菜。我听后感到特别高兴,由衷地为第二故乡祈福,总算让乡亲们过上“皇上”日子了。

  有时思念内蒙古这片热土,就会怀念喜欢吃的大烩菜。联想到那个大烩菜故事,就胡思乱想:假如那位聪明县官还在,他把才智用来为民造福,在大城市开家大烩菜餐馆,说不定会让大烩菜扬名,让内蒙古乡亲腰包都鼓鼓的。那该多么好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