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土陶一样优美的日子

——读《土陶里的剑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2日11:21 来源:中国民族报 苏金鸿
作者:李丽琴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作者:李丽琴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我曾在云南大理剑川的海门口见过一只独特而古老的土陶器。说它独特,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纹饰,肚皮鼓鼓的、圆圆的,有双挂耳,厚厚的壁,颜色就像是用古铜浇铸的,泛着铜锈的光。

  说它古老,是因为这只土陶来自远古,至少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也许,它装过清清的水,盛过浓浓的酒,或者,它什么也没装过,就被埋藏在了地下。我不知道,这只古陶器,当年在什么样的女人手里使用过,但可以想象的是,它静静地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没有粉碎,没有破损,其陶质是多么坚硬,它所经历的时光又是多么柔软呀!

  我也去过《土陶里的剑川》的作者李丽琴的老家剑川马登。那次,是去亲戚家做客,那个村庄在一座山峰的脚下,乍一看,还真有点像到了香格里拉的感觉。一片斜坡,一个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那种静美,让人心醉。吃喜宴时,我见到了一只黑黑的土陶罐,里面装的是一罐腌菜。这罐腌菜后来亲戚送给了我,由此,我感觉到了浓浓的乡情。

  说了这么多,我所要表达的无外乎就是:美丽神奇的剑川是如何被剑川人装进土陶罐里的。而为了要了解这一点,我才去读李丽琴的散文集《土陶里的剑川》。这部散文集有86篇文章,文笔质朴,语言纯净,“土”得掉渣。86篇文章,就像86个土陶罐,里面装满了剑川的山水风光、风土民情、土特产品。读这些文章时,好似喝一瓶老酒,得慢慢啜饮。

  剑川,是一个让人心醉神迷的地方。那里有石宝山的石窟、千狮山的石狮、剑湖边的海门口、老君山的杜鹃、沙溪寺登街的房舍、剑川城的木雕和明清的建筑群,那里有石宝山一年一度的歌会、二月八的太子会,还有立夏节、火把节和开秧门等节日。有一次,我在剑川石宝山的歌会上,听一对白族男女唱白族调。那荡人心魄的对唱,让我想到在久远的南诏国时期,在石宝山雕琢石窟的那些古人。甚至,我还想到了出自剑川的名兰“剑阳蝶”、“剑湖菊”和“剑湖奇”。这次对歌,一直对了几个小时,我听得如痴如醉。后来,这些景物和思绪,我都在读李丽琴的散文时,隐隐约约感触到了。

  李丽琴的散文,让剑川离我越来越近。记得有一次,我去剑川挖一种治疗胃病的草药,地点就在我家亲戚住处的后山上,那座山叫金华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叫金华古寺,因为忙,我没来得及一游。不过,我读到了李丽琴写的《金华山记》,弥补了我的缺憾。在这篇短短的文章里,她将金华山写活了:“回望金华山,白云绕顶,月儿渐渐隐去,恍如隔世。转身,加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心中一片宁静。”

  作家是自由的,而散文又是得心应手的写作手法,文散而神不散,是每一个散文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剑川,土陶是优美的,日子也是优美的。马登是李丽琴的家乡,她的许多散文就是描写马登的,在其中,我读出了淡淡的乡愁。每一个篾制品,每一口古井,每一棵古树,每一块青石板,每一丛青刺果、野草莓、覆盆子和马须子,都不仅是她笔下的景物,也是她心中割舍不了的依恋。她写道:“那些田野、草木、房子、水井、牛羊、飞鸟和人,深深印在灵魂深处,总以最熟悉的姿态在梦里、心里出现。消除了我在异地生活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依靠。”因为有了这种乡愁,这才有了她的散文世界。

  一个作家,要有创作的“根据地”,否则,就会成为随波逐流的浮萍。剑川,就是李丽琴坚守的精神家园。剑川,历朝历代都出优秀的文人墨客,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着李丽琴。她就像唱剑川调的女人,唱出的调子,有着纯自然的乡土味道。她的每一篇散文都像深藏在土陶罐里,只有打开土陶罐,才能品味到从她内心深处流淌而出的情感清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