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一场意绪绵长的自我救赎——观电影《念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18日10:2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乃康

电影《念念》海报

  台湾导演张艾嘉的电影新作《念念》于“五一”档在全国上映。这部历经几年筹措拍摄的电影,分别作为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幕 影片展映,颇受业界人士及影迷的好评。这部电影透过台湾三个青年人对亲情与爱情的追寻和感悟,诠释了生命、生育、生活的美好;影片在继续着张艾嘉一以贯之 的沉稳细腻风格和独到清新的女性书写的同时,摆脱了一些文艺电影的晦涩感,观后令人回味长久,意绪绵长。

  《念念》是一部能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也只有让自己静下来,才能体会到蕴含在这个故事中的,导演对有关生命、生育、生活等命题的咏叹。在这部长达 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貌似简单的线性叙事中,其实埋藏着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内心纠结,就像流行歌手杨宗纬的代表作《洋葱》那样,需要运用人生的智慧和感 悟,去不断地剥开和接近。电影在处理这些方面比较独到的是:剧中三个年轻人的内心纠结,几乎都不是靠着外力的作用而化解,而都是他们在遇到某种机缘或是一 个特定的场景,让他们自己想开了。其中,育美历经和阿翔的冲突包括找到母亲当年的情人作家沈重对话,都没有使她有所改变,倒是同车一个孕妇的意外生产,让 她见证了生命诞生的同时,也接到了阿翔“我爱你”的电话。

  因此,无论是写实中的逼真描绘与穿越之中的细腻铺陈,张艾嘉镜头的焦点却须臾没有离开人物的情感深处和内心纠结。其中尤以母子梦中相遇和父子海 边垂钓邂逅的两个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前者以育男的梦境为带入,母子意外相遇却未相认的场面拍摄得温馨而伤感,尤其是演员柯宇纶的表演,既内敛克制又饱含激 情,很好地诠释了人物内心长久纠结化解后的释然状态;而后者,则完全以阿翔的想象来呈现:孤独的海边垂钓中,意外出现的钓友竟是自己早已失联的父亲。这个 父亲不仅指导他钓鱼,甚至还用一场父子之间的“拳击赛”以及自己的“失败”来引导儿子走出人生困境。因此,当阿翔失手,以一记重拳把幻觉中的父亲打翻之 时,也正是他长久积压在内心的,那个被父亲从小就灌输的要当拳击手的包袱被卸去的开始。导演以两种类似超现实的方式,来构成人物内心转变的契机,手法上看 似重复,其实在处理上又有不同。前者由于有前面剧情的铺垫,观众自然会意识到这是某种臆想的桥段;而后者则体现出导演有意识地将现实与穿越混淆的意图:那 突然出现的钓友(父亲) ,不仅倾听而且洞悉了阿翔内心的全部秘密,而且在他消失之后,那个随他而来的大大的钓具箱子,却还明显地出现在画面之中。很显然这不是导演的疏漏或者穿 帮,而是一种刻意追求的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导演有意为之的这种呈现与影片的整个叙事一脉相承:线性叙事中有着多种复杂的复式结构,时而时空交错,时而现 实与梦境和穿越交织,从而让整个故事在写实的氛围中又充盈着浪漫甚至某种诡异的气息。

  《念念》叙事缜密,在写实主义的基调下,充盈着丰厚的浪漫与唯美的内涵。影片在镜头运用上稳定而平缓,大量天空及海洋的空镜,不仅有着强烈的地 域特色,同时还暗喻着剧中每个人看似平静其实一直澎湃不已的内心。那个美人鱼的故事极具象征意味,而母亲和母亲的讲述又一时难以让人对她的出走做出道德上 的评判。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我非常喜欢《念念》中的这句台词。尽管这句在影片中几次出现的台词,直到片尾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认为,假如你能坐下来并且看“进去”这部电 影,同时再感同身受地把自己“搁进去” ,就一定会在心中给太阳的颜色做出一个你个人的定义。至于这个定义到底是什么,包括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从她的颜色中感 到了温暖、感到了希望?感到了生命的力量?如果是,那么这个颜色就等同于人世中每个生命的辉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