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承载现实精神的“温度”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亮相中华艺术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11日15: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地下工作者(油画) 1957年  侯一民 地下工作者(油画) 1957年 侯一民
  纤夫(油画) 1933年 吴作人 纤夫(油画) 1933年 吴作人

  油画西传而来,成为现代中国一道新的艺术与视觉文化的风景线。从“油画”到“中国油画”,在这跨越世纪的长河中,中央美术学院在油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上占有代表性的位置。为系统地梳理这所艺术学府与中国油画的关联,研究中国具象油画在20世纪的发展变化,4月29日,“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

  馆校开展深度合作

  作为中华艺术宫年度品牌专题性大展“同行——2015美术馆联合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是中华艺术宫与央美的“馆校”合作项目,中华艺术宫专门辟出5个展览大厅,共计2000多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展览的主色调选用橘红色,呼应了展览的标题:“历史的温度”。

  本次展览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以及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华艺术宫等机构和艺术家的藏品,共计300余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此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将院藏精品面对社会公众进行系统展示,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不仅是首次离京赴沪展出,而且是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主题采用“具象油画”来替代常用的“写实性油画”的表述方式,策展人殷双喜解释道:“新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十分迅速,面貌多样,传统的‘写实性油画’的概念外延有了很大的扩展,出现了象征性、超写实、超现实等油画样态,给中国油画的观察与研究带来了新的语境和难度,以‘具象绘画’来表述,更具有包容性和学术上的探索性。”

  立足“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眼未来”的基本宗旨,主展厅主要分为4个板块:“新学启蒙”“国家叙事”“本体精研”和“当代关切”。同时还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和写生与素描作品。

  系统梳理中国油画的发展脉络

  第一部分“新学启蒙”,以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存世数量稀少的玻璃画为起始,展出40余件20世纪前半叶的珍贵油画,其中包括留日归国的李叔同创作的《半裸女像》,以及第一位留英归国的李毅士的《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等作品。同时也有重要油画家林风眠、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庞薰琹、徐悲鸿、吴作人、肖淑芳等的油画精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相遇后早期中国油画的演进轨迹。值得一提的是,《半裸女像》是李叔同唯一一件留存在中国的油画,最早刊于1920年发行的《美育》上,后来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11年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库房清理藏品时,发现了佚名作品《半裸女像》,经过多方比对及一系列研究和科学检测,最终确定为已散佚的李叔同《半裸女像》。据介绍,李叔同可信的存世画作极少,《半裸女像》又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所以非常珍贵。

  第二部分“国家叙事”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积极推进的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尤其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构建新中国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这一阶段,中央美院的油画创作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马训班)、罗工柳油画研究班(油研班)的成果最为突出。此次展览以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的革命历史画创作文献资料为背景,重点展出胡一川、王式廓、董希文、高虹、蔡亮、侯一民、詹建俊、孙滋溪、吴冠中、许幸之、韦启美、罗工柳、李天祥、赵友萍、林岗、庞壔、俞云阶、何孔德、杜键、闻立鹏、马常利、袁运生等的作品。展厅正中央呈现的是董希文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和影像中的庆典景况不一样,画面中的人物造型和序列、环境及色彩的营造构成了一种新的视觉图式。

  第三部分“本体精研”展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美院油画教学和研究新的起点,其中靳尚谊1984年创作的《青年歌手》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代表。此板块中还有陈丹青、孙景波、朝戈、杨飞云、王沂东、孙为民、毛焰、夏俊娜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对中国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四部分“当代关切”展出的作品,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非常多样,展示了当代油画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对当代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和人的心理状态作出了丰富的表现。

  范迪安指出:“‘启蒙’‘叙事’‘精研’‘关切’这4个主题并不意味着它们分别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与创作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而是作为关键词,以相互交融、整体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百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之中。甚至这些追寻和理想至今也并没有结束,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它们仍然作为油画表达的不同维度,有着深入展开的可能和必要。”

  从不同维度开启中国油画新起点

  展览开幕当日,中央美术学院老一代艺术家钟涵、邵大箴、杜键、袁运生、闻立鹏、孙景波、孙为民、戴士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以及京沪两地油画界、理论界艺术家莅临并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就中国油画发展现状、问题、未来前景,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办学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面对西方油画的冲击,当前中国的具象油画应该如何应对?范迪安谈到,中国具象油画必须找到立足点。具象油画不等于写实油画,具象是一种形态,它用更开阔的方式去塑造形象,传达主题。当前具象油画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图像和影像的挑战,正如靳尚谊所说,油画要防止过度照片化。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郭红梅认为,展览选择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时间段来总结上个世纪中国美术历程中的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化建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对油画这一外来画种的引进、学习、传播、转化和深入研究。从现实角度看,对于建校即将百年的中央美院而言,站在新世纪,重新回望、反思、研究和探讨中央美院的历史贡献,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以便于后来的央美人清醒自己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艺术的发展。

  谈及青年人的油画学习,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认为,油画由西方引入,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转化成中国的本土语言方式,也可以说“油画已经中国化”了。美术院校国、油、版、雕的专业分类,都是作为学习的基础来划分的,青年学生不应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专业”的范畴之内,现今艺术的边界已经不存在了,关键是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总结了此次展览展现出百年来央美艺术脉络的3个特点:一是现实主义精神及其时代担当,“历史的温度”实际是现实精神的温度;二是反映出生活的观念和人民的思想;三是展现艺术家语言的厚度和表现的力量,历年来央美艺术家始终注重油画的品质和艺术语言。

  殷双喜表示,此次展览对于当代油画创作和社会公众的审美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艺术史是活着的历史,在后人以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艺术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从而与当代人建立起新的精神联系,使艺术史成为有温度的历史。”

  据了解,展期将持续到8月2日。之后,将移师到南京金陵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青岛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等国内多个重要城市的美术馆进行巡展,最后一站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记者  李亦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