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用自己的人生丰满作品——中国儿艺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成功演出十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8日10:4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乔燕冰
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妈妈,我平时耍脾气,闹别扭,生气时经常不让你盖被子,是我错了,我对不起妈妈! ” 5月1日,中国儿艺剧场中,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十周年纪念演出结束,彭茹琳虽然只有5岁半却搂着妈妈反思自己,此时,孩子们还沉浸在剧情中,搂住妈妈的脖子抹眼泪成了许多孩子的共同反应,记者从中看到经过十年舞台打磨后,作品所具有的戏剧张力。

  >>在母爱中和“小蝌蚪”一起蜕变

  中国儿艺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自2005年首演取得成功后,迄今已排演过2005年的小剧场版、2007年的大剧场版、 2009年的大剧场升级版3个版本,演出近400场,足迹遍布北京、深圳、福州、哈尔滨、沈阳、延安、西安、济南以及日本东京等国内外38个城市,囊括了众多国家大奖,受到大小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中国儿艺的经典剧目。

  借用那个家喻户晓、带有科普意味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为主线,这部剧做了新的诠释。在神秘的水底世界中,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因为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而拒绝相认,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负气离家出走。后来它被大黑鱼欺骗,一起去欺负水底的生物,扰乱了水下世界。在慢慢长大中,小蝌蚪变得勇敢、正直,而且长得越来越像青蛙,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伤害了妈妈。在乌龟呼噜与小鱼哈欠的帮助下,小蝌蚪再次踏上寻找妈妈的旅程。终于,找到妈妈并获得妈妈原谅的它也揭开了水底世界的一个秘密:当孩子长大后,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年老的父母会潜居湖底深洞等待死亡。被母爱感动甚至震撼的小蝌蚪努力试图回报,无奈面对的却是母亲离世,留下的只有每只青蛙快死去时才会传给下一代青蛙的家族咒语“阿普里玛提透” —— “妈妈我爱你” 。

  “十年前,还未成家的我想写一部戏,在戏中讲爱的神奇、爱的伟大,给未来自己的孩子看。记得那时常把自己写得泪水盈眶。十年后,我可以骄傲地对女儿说:‘这部戏,就是送给你和像你一样纯净美好的孩子们的礼物。 ’ ”从最初的单身到如今已为人父,编剧申捷坦言十年间不仅是主创见证《小蝌蚪找妈妈》成长的过程,也是《小蝌蚪找妈妈》见证主创成长的历程。“从单身到结婚生子,才慢慢体会到父母子女间真正的情感,而后,不断在剧中加入很多家长和孩子关系的戏。孩子与父母之间很复杂的情感,其实在最初创作时我是体会不到的,如今剧中很多台词,都是做了爸爸之后才有感而发的。 ”或许正是这种来源于真情实感的创作和不断打磨,才令台下包括申捷6岁女儿在内的所有大小观众动容。

  就像小蝌蚪蜕变成了青蛙,包括申捷,还有从“螃蟹叔叔”演成“螃蟹爷爷”的演员鲍钢,从出演人生中第一个角色到如今各种角色驾轻就熟的“青蛙妈妈”张佳,从稚气未脱演到激扬青春的“小蝌蚪”陈蕾等等在内的主创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像是一则中国儿艺创作团队与创作水平不断成熟的寓言,每个创作者都在用自己的成长不断地体会和完善创作,用自己的情感与人生的丰满去丰满戏剧,让自己与作品一起蜕变。

  >>不能等失去了再去爱

  “为什么每次演出时台下那么多大小观众都会感动地流泪?因为母爱会触动每个人心底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或许恰如该剧舞美设计苗培如所言,浓浓而沉沉的母爱是该剧喊出的最响亮主题。但事实上,之所以不惜打破“大团圆”这一中国审美习惯,而用小蝌蚪面对母亲老去死亡的悲剧结局,是期待能带给观众更多的东西,在母爱背后探触更为深沉的生命哲学。

  “ 《小蝌蚪找妈妈》讲述了一个生死轮回,生命不断延续的美丽故事,而不只是讲母爱。看孩子们的反应就知道,很多妈妈走出剧院以后很感动——因为一出剧院,孩子就不愿意松开手,他们始终记得‘妈妈我爱你’这句咒语。 ”申捷表示。

  申捷告诉记者,毕竟剧中要面临生死的问题,其实在创作之初他纠结过,也与主创作团队争论过,即能不能告诉孩子生死轮回?儿童剧适不适合这样的编创?“后来我坚持了,因为小时候看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 ,那时就被深深震撼了,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我们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生命的轮回其实是很美好的,生死其实并不可怕?因此这部戏的真正主题是探讨生命。一代代的生命繁衍,孩子长大了,父母注定会变老。 ”申捷说,“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你最珍贵的东西,只有在你失去以后才最宝贵。我坚持是因为我认为这样才最真实,也只有这样作品才可能会延续几十年甚至更久。我觉得真正的功德无量应该是让孩子永远记住,不能等失去了再去爱! ”

  申捷还直言,他不满足于只给孩子写,而是希望让所有生命体都会有触动。“我就是不想太迎合那种哄孩子的心理,比如让他们知道生死,不为了互动而互动,而强调舞台上一个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只有这样,当角色引领全场喊‘阿普里玛提透’时,孩子一定是含着眼泪喊的,甚至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跟着喊,因为大人看这个戏时一定会想起自己的妈妈。 ”

  这样的思考得到了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的高度认同。“剧场不是游乐场,是一个接受艺术熏陶的艺术殿堂,艺术给你快乐是一种方式,告诉你磨难也是一种选择。这个结尾比欢乐的结尾更能给孩子一种力量,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有所担当,要勇于承担。 ”尹晓东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