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伐木》:絮语下的真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7日09:43 来源:人民日报 吕彦妮

  图为《伐木》剧照。

  呈现难以在舞台上呈现的内容,探测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探测的真相——继“2014北京国际戏剧奥林匹克”之后,刚刚拉开 帷幕的“2015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再度将当前国际剧坛上的宿将与先锋邀请到中国。5月2日—7日,波兰戏剧家陆帕导演的《伐木》 相继在天津、北京上演,拉开戏剧节的大幕。

  人们活在世上,有时如水中捞月、缘木求鱼,对自己错过了什么浑然不觉。艺术家如果存在某种职责或者使命,大抵便是要将那生命中被无意轻慢了的恶与丑撕裂开来,给观者提供一次直视自己所有贫乏和焦虑的机会,如同洗礼,坠入罪恶的泥沼后,沉沦或者觉醒。

  数十年前,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这么做了,今时今日,波兰戏剧家陆帕以他的文学做骨,添之以舞台艺术的血肉,建造了一座高塔,你我进入其中,忘路之远近。

  “伯恩哈德对当代艺术家境地的细致观察让我感触良多。”陆帕说。看《伐木》前,我特去北京万圣书园寻伯恩哈德的书,在外国文学的书架前举目,一直往最高 的角落去,望到头晕目眩也无果。遂求助于店员,他随手朝靠近过道的书桌上一指,喏,就在你跟前啊。我起初以为他是偏僻怪力的冷门作家,大概应该在森林深处 的高枝上,未免太想当然了。就这样,还未与这出剧作照面,我已隔空获得当头一棒,因自己的无知和愚钝,甚至寡闻。

  戏剧以一部青灰色的视 频开始,一个女人背靠着窗户,窗外是欧洲的街景。视频中,记者问她何以要做一个独立工作坊,她有点局促不安,但还是一点一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意便是国 家剧院的演员演戏都演傻了,只顾着说台词都不会走路,“表演上的成长意味着大量的形体训练,我想将腿还给演员。”后面的故事会围绕这个叫乔安娜的人展开, 从她不久之后的自杀而起。

  “托马斯”是剧中一个特别的存在,既是原著作者伯恩哈德本人的原型,也是导演陆帕。托马斯在街上遇到一对20 多年前的老朋友,都是城中名流艺术家。此次见面,他从他们口中得知乔安娜自杀的消息,并受邀去参加他们为她举办的纪念晚宴。他是这个女人生前的合作者,或 者是爱人。他们因相似的痛苦和失落而在一起,但这“相似”并不能让他们彼此抚慰。托马斯最终决定去参加这个晚宴。

  矛盾,存在于世间万物 中,其极强的存在感几乎就好像在说,它就是世间万物。冗长和瞬间,礼乐和崩坏,浮夸与平凡,刀斧与木头,他们靠近,会带来什么?我们通常以为互相冲突的东 西无法靠近,靠近即会产生威胁甚至恐慌。我们对于矛盾装聋作哑,我们选择安全、平庸、中立。现在,我们被陆帕和伯恩哈德联手摁在这个喧嚣的舞台上,被迫眼 睁睁看着一万种矛盾紧紧挨在一起,麻木的神经被抽醒——《伐木》轰然鸣响。艺术家的晚宴上,人们内心的情绪掩藏在举止得体的表象下,一触即发。舞台上的人 要么呆坐不动,要么动作迟缓,走路时紧张地收缩着腿部肌肉,好像走在悬崖边上,或好像如履薄冰。他们要么夸夸其谈,要么暗自呢喃。十余男男女女所有声音组 成一曲无调性的合唱。他们不建设,也不破坏。这样的表演方式显然经过了导演精准而苛刻的训练,是那种尚且保住了“双腿”的表演风格。沉闷的打破,要等到很 久很久——下半场开始后,才会获得释放。迟到许久的男明星抵达,舞台上的时间已是凌晨1点,他一边吞下一块鲈鱼肉一边装作若无其事地说:“真正的我并不在 这儿,我一辈子只会演。”

  葬礼是整场演出挥之不去的线索。乔安娜以各种形式回到台上,借由大家的回忆或者她自由的魂灵。艺术家们的谈话虚伪做作,毋宁说是绝望的絮语:年轻的写作者急于离场,那衰老了的不允许自己的言语被打断。保守陈旧的伪艺术家玷污了剧场与文化。

  巨大的负向信息量充斥在演出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洪流。戏至200分钟左右,我开始坐立不安、烦躁而倦怠,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无以复加的厌恶,就像舞台上 的人们对晚宴的厌恶一样。我想离开,可是又发现自己动弹不得。晚宴女主人从地上捡起一张拉威尔的舞曲《波莱罗舞曲》开始放起来,我的脚尖便开始不自觉地随 着音乐的节奏抬起来,放下,再抬起。我厌恶他们,也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清醒和置身世外。

  然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点燃一根烟。我们不 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如果说伯恩哈德的写作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反抗,陆帕的二度创作则是一场处心积虑 的催眠。他深谙人心的秘密,同时又期待一种反心理的机制在剧场空间里生成。他知道观众会为什么兴奋,又会在什么时候感到疲惫而昏昏欲睡。他使人醒来,却无 意将你激怒。他用一切舞台手段,将观众置于旁观的位置,以窥伺别人(演员)的方式完成介入艺术的过程,融入其间,同时讨厌,却最终获得满足甚至幸福。“在 这里,每样东西都是提前写好了的。”他巧妙地邀请众人一起完成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于是我在第300分钟的时候,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接受了自己的丑陋,并为之觉得愧疚。《伐木》是谆谆教诲,用心良苦。我倾尽所有想干一杯,为这个世界,然后将我对它所有的爱恨,一刀一刀刻进我的身体里。伐木于阪,酾酒有衍,还不是结束的时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