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戏剧演出:告别低俗与泡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7日09:40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珏

  5—6月,《聂小倩和宁采臣》《丽南山的美人》《贵妇还乡》《女仆》《老舍五则》《伐木》等在全国各个剧场上演,精良 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创新的形式,吸引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观众走进剧场。戏剧,正深入人们的生活、浸润城市的精神。尤其是,近两年,戏剧市场趋于理性,内 容呈现多元,更加注重价值的承载,戏剧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新气象

  低俗剧目逐渐淘汰,市场讲求理性

  “我在北京,我的青春,一路狂奔在这喧哗的城,看到你,爱上你,找到自己。”5月,原创音乐剧《狂奔的拖鞋》在北京剧空间剧场上演。这部描述两代人北京追 梦的音乐剧交织了青春和梦想,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导演樊冲希望,“将这部戏献给承载梦想的大北京,70后可以看到回忆和珍重、80后可以看 到坚韧和奋斗、90后可以看到炫酷帅和永不妥协。”这也是怪咖剧团成立5年来推出的第一部音乐剧。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的戏剧公司”的这家剧团,之前就凭借 《驴得水》《六里庄艳俗生活》等积累了口碑和品牌,成立5年来,已上演19部作品,演出470场,巡回城市超过23个,观众人次累计27万。

  这仅仅是戏剧演出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各种戏剧制作机构不断推出类型多样、品种丰富的戏剧。在上海,除了上海话剧中心依旧好戏连台外,民间戏剧也蓬勃发展,上海现代戏剧谷更是搭建了戏剧产业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全国戏剧市场呈现勃勃生机。

  根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话剧的演出观众为505万,而2013年的话剧观众为493万、2012年为426万,呈现稳步 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国话剧演出消费平稳增长,票房达到7.61亿元,而2013年的话剧票房为7.41亿元。儿童剧演出,2014年票房达3.3亿 元,观众数量480万,直逼成人话剧。

  不过,数据也同时显示,相比前几年的迅猛增长,2014年话剧演出增幅明显放缓,全国话剧观众数量和演出票房增长不足3%,特别是小剧场话剧新创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观众、票房均呈现下滑趋势。

  北京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杨乾武认为,从具体演出情况看,这种放缓形势恰恰表明,话剧演出市场进入了理性消费期。他分析说,2011年到 2012年,全国戏剧步入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小剧场戏剧,呈现了井喷状态,但伴随而来的是,小剧场的“三俗”问题日益严重。直到从2013开始,市场才 逐渐淘汰了低端、低俗的剧目,单纯搞笑的剧目逐渐失去了观众。2015年,这种淘汰更加明显。“究其原因,一是市场本身的净化作用,特别是小剧场戏剧的目 标受众以70后、80后、90后,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厌倦了一味追求低俗的噱头;二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一些虚假的市场泡沫被挤掉了。”杨乾武 说。

  相比于其它大投入的演出,戏剧相对体量偏小、机制灵活,而且最近几年一直在坚持培养市场、培养观众,特别是小剧场戏剧在开拓市场方面尤其成功,而禁止奢华演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都留给了那些真正走市场、有口碑的演出。

  新趋势

  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内容呈现多元

  午夜11点,北京蜂巢剧场,好戏刚刚拉开帷幕。4月27日—5月10日,由孟京辉执导、根据法国荒诞派代表人物让·日奈剧本创意改编的实验戏剧《女 仆》,推出了北京首个午夜场。此外,以先锋、实验著称的导演孟京辉还将于6月推出国内首部浸入式戏剧。届时,蜂巢剧场将被打造成迷宫,16个演员在各个空 间里来回穿梭、相遇、交谈、离别,观众可以根据选择的不同路线观看不同的表演和剧情。“这部戏剧混杂了现实和梦境、真实和想象,让人们尽情体验。”孟京辉 说。

  如今在北京东直门的蜂巢剧场,除了经典的小剧场戏剧《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长期驻演外,还不停推出创新的戏剧。这个由 孟京辉经营的剧场,已经成为小剧场戏剧的聚集地。孟京辉说,剧场还有餐饮店、咖啡店,还推出了画展、摄影展,给人们戏剧文化的立体体验,让人们了解中国文 化的前沿和思想。

  杨乾武认为,中国戏剧发展到今天,呈现了更为多元化的特征,而北京戏剧奥林匹克、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等国内外戏剧的交流和互动,也给戏剧界带来了新鲜的观念和活力,让整个戏剧业态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此外,随着二、三线城市演出迅速崛起,北京、上海等地实力较强的民营话剧机构逐步向外拓展,也带动了全国戏剧发展。“开心麻花”已经在全国5个城市设立 分公司,2015年将落户济南,成立第六个分公司,李伯男导演工作室已经扩展到成都、杭州、福州、济南,孟京辉工作室则在杭州和天津蓟县落户,并盘下了上 海艺海小剧场。

  在青年编剧林蔚然看来,创作者逐渐将眼光跳出“北上广”,放眼全国,让整个戏剧业更关注市场、更重视原创。她的最新作品 《秘而不宣的隐秘生活》就由李伯男执导、辽宁人艺出品,正在全国巡演。“优秀戏剧资源在全国流通,地方院团纷纷崛起,制作人制度建立,这些都有利于年轻话 剧人的成长和话剧市场的开拓。”林蔚然说。

  新态度

  好的商业就是艺术,好的艺术也是商业

  “谁是你心 中的中国英雄?”这个问题成为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最新监制的话剧《英雄24小时》的主题。田沁鑫坦言,这是一个外国朋友问她的问题,她当时就被问住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起,她萌发了做一部关于“中国英雄”的戏剧。田沁鑫说:“这部《英雄24小时》就意在提醒我们发现自己、发现善良、发现我们生命存在的精神 和信仰。”

  尽管戏剧探讨了一个看起来“形而上”的问题,但在田沁鑫看来,这才是她真正想做的东西。今年,她成立了清心文化有限公司,计 划推出一系列对接中国传统和现代的原创戏剧。“中国戏剧的传统是思想性、革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传统。承载中国历史中光辉的文化精神和诚实的文化态度的中 国戏剧,不能一味迎合观众,而是要逐步引领和改造观众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识。”田沁鑫说。

  在市场的洗涤磨砺和摸爬滚打中,越来越重视传 统的回归和价值的承载,这也是国内戏剧发展呈现的鲜明变化。戏剧制作人孙恒海于2014年就转变了怪咖剧团的定位,以“做最艺术的商业剧”为目标。在孙恒 海看来,“好的商业就是艺术,好的艺术也是商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仍坚持商业剧目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这最终让他们脱颖而出。

  越来越多的民营戏剧机构推出了兼具艺术性和市场性的作品,拓展了戏剧的市场,提高了戏剧的品位,这也给国有戏剧院团以提醒和启示。杨乾武认为,国有院团必 须走出评奖戏剧的模式,突破体制化思维,真正面对市场。“目前国家正在削减评奖数量、提升评奖质量,这将倒逼国有戏剧院团的改革,促使国有院团面对市场、 面对观众。”杨乾武还认为,各家国有院团,特别是地方国有院团不妨以小剧场为突破口,从年轻观众入手,培养当地演出和市场,真正繁荣中国戏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