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李开元:行路读书 重写一代之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4日10:46 来源:深圳晚报 李福莹

  学者李开元谈新书《秦崩》《楚亡》

  行路读书 重写一代之史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李开元 著 三联书店 2015年5月刊行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李开元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李开元 著 三联书店 2015年5月刊行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李开元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李开元 著 三联书店2015年5月刊行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李开元 著 三联书店2015年5月刊行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

  从战国末年到汉帝国建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引人注目的华彩段落,还因为有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人物,成为许多文学、戏曲经典名作代代相传的主题。近年来,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人们对秦汉的历史、对秦始皇和刘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相当多的古装大片问世,成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也激发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解读。三联书店近日推出的《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和《楚亡:从项羽到韩信》,讲述了秦、楚、汉易代之际的所有重大史实和人物,是专业学者撰写的一代之史,私家著史的风格,使得这两本书具有很强烈的个性。《秦崩》《楚亡》先有繁体字版,在台湾由联经出版公司推出,成为热读的畅销书,也引发了历史学界内外对如何撰写历史的一番讨论。这两本书的三联版同时出书,完整地呈现了全貌。三联版除了做一些修订工作外,增加了若干新的章节,增加了便于读者查找文献的注释,并重绘几次重大战役的地图,整体上更加完善。

  学者旅行家 行走在历史当中

  2005年,也就是十年之前,李开元教授在“象牙塔”网站上发表了《秦崩》最初写成的一部分,当时所拟的书名还是“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写作,李开元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寻找一种新的表现历史的形式。他说,以前曾“做过不少的尝试,其中的曲折一言难尽。最后归结为一种具体的想法,将汉帝国的历史作综合性的叙述,追求有人物、有过程的历史,在会通各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力求史学、文学和思想的融合”。

  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不断地重访当年的名城、战场、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书中配合历史讲述,附有许多访古的照片,基本都是作者本人亲手拍摄的。这些如今的断壁残垣、热闹街市,在史书中都鼎鼎有名,现在找到它们却并不容易。“行走在历史当中”,李开元认为这是他研究和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是爱旅游的人,手持地图,背负行囊,行走在大漠荒野中寻找故迹遗踪,是我少年以来的梦想。入史学之门以来,国内走得多了,东渡以后,国外也走得多了。”

  李开元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协助田余庆先生任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之后接任日本学者西岛定生的教席,供职于日本就实大学,任人文科学部教授。他的秦汉史研究为学界所重视,在成名作《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三联书店2000年)一书中,李开元追踪创建汉朝的军事政治集团,考察他们成为新的统治阶层的历史过程,创造性地提出“军功受益阶层”一说,为汉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他的恩师,不久前刚刚去世的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对于《秦崩》的写作,曾这样评论道:“因为时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时代的恩惠,他走得多。多走,走出治史写史的特色来,这是难得。多走,走出行走历史的理念和风格来,这就可贵了!”

  行走历史的理念和风格,也是秉承了司马迁和中国史家传统余绪的。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自述,在二十岁时“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过梁、楚以归”,从南到北,游历了半个中国。司马迁成为史官后,还曾去刘邦的故里丰沛拜访遗老,也去过淮阴打听韩信早年的经历。司马迁走过的地方,李开元也都走到了。《史记》书中言之不详的地方,他也去了。比如陕西临潼的戏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张楚大军入关后的戏水之战成为扭转秦帝国命运的关键战役,大将章邯因这一仗崛起,但此战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李开元亲临戏水岸边,曾经的古战场现在已是一片农田,他在此仿佛见到了秦京师军复活的军团,也对战役的进程和结局有了亲切的体认。

  为见证韩信背水之战的具体地点,他还实地踏勘了“太行八陉”中著名的井陉,在山西省平定县。在前人的研究中,背水之战的战场有说是在桃河河谷,更多人认为是在微水镇,但平定县文管所的杜所长告诉作者,井陉道实际上有南北两条:南道最初是古驿道,现在已是旅游路线,实际开通于明代万历年间,历史比较短,微水镇在南道;北道是古道,战国秦汉的古代遗址都在这一线,有一座威州古城,为战国时的城垣。作者选择走井陉北道,来到了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威州故城,看到当地冶水河道和威州的地势,与文献记载历历相合,确认这里才背水之战的古战场。

  对于学者旅行家的生活,李开元在书中写道:“每次新的旅行,我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周详地检讨史料,再三索图查询,往事史实烂熟于胸,需要求索的目标明了于心。”曾随同他一起在山东访古考察的社科院历史所的林鹄先生说:“我有幸随同李开元先生深入实地考察历史现场,就近感受到先生从海外回归中国,由埋首书斋到足行田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寻先民旧迹、去寻求梦想、去复活历史的探求”。

  以司马迁的方式

  复原“后战国时代”

  一部《史记》,最精彩的内容就是秦楚之际的历史。《项羽本纪》、《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等,都是千古名篇。《史记》为纪传体,叙事有详有略,配以《秦楚之际月表》交代时间进程,这是迄今我们对这段历史几乎唯一的文献记载。

  如果今人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所有大事串联讲述一遍,就会发现其中有的环节,或者难以考订其详,或者疑点重重,或者与通常的印象南辕北辙。像《秦崩》开头提到的,刘邦的年纪,比秦始皇嬴政仅仅小三岁,他们其实是同一代人,刘邦大器晚成。这一事实意味深远,说明刘邦是战国时代的人,早年的游侠经历深受战国时代风气的影响;历史上以平民身份夺取天下的,他是第一人,他的一生跨越了三个时代。这对我们理解汉初国家的性质十分重要。通过《秦崩》、《楚亡》,我们会对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把握。

  在具体史实上,以秦帝国的亡国之君“秦王子婴”为例,据作者考证,“王子婴”是历代史书的误写,他的名字应为“嬴婴”。嬴婴的身世,他曾力谏胡亥等关键史事,都由本书一一钩沉出来,给予完整顺畅的解释。这样的新解还有很多,像书中澄清,赵高绝不是一个宦官,而是“宦人”,出身“宦籍”。这与“宦阉”完全不同。从秦官制上可以了解,赵高一定是精通法律,而且善于骑射的文武全才。知道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懂得赵高在当时承担的重要角色,而不只是一个丑角。此外像陈平在鸿门宴中扮演的不引人注意却又十分关键的角色等等,读史的乐趣莫过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作者是以司马迁的方式、而非当今历史学家的方式在写作。他从官制、年代、历史地理、实地踏勘和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重新复原秦楚之际的历史,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让历史讲述符合逻辑。这与近代以来历史学的研究范式——重视考证、史料,有较大的不同。从历史学本身来讲,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考证最终要为历史撰述服务。

  《秦崩》《楚亡》这两本书,在秦汉史领域中能成一家之言,不仅在于上面提到的研究成果,还在于作者提出的“后战国时代”。秦灭六国,改封建为郡县,严刑峻法,世风为之一变。但在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以后,六国贵族纷纷复国,这是对秦政的否定。恢复战国七雄的政治秩序,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作者认为,由此开启了“后战国时代”,这是大一统帝国稳固之前必经的一个阶段。但项羽悖逆了当时的大势,在顺利灭秦之后,分封十九诸侯,打压了六国贵族的旧势力。项羽的分封和他建立的政治秩序逆历史潮流而动,引起的普遍不满,直接导致诸侯叛乱、楚汉战争、西楚战败。项羽的失败有其必然性,根源在这里。秦、汉之际的“后战国时代”,是我们今天理解那段历史大势的关键。

  李开元

  1970年生,湖北赤壁人,作家,管理学专家。代表作有《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