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连古通今之纽带 文化民生之阵地

——访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4日09: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蔡文斌 刘修兵
   观众在青海博物馆参观 观众在青海博物馆参观

  在高原古城西宁市10万平方米的新宁广场东侧,坐落着青海省博物馆。这座中轴线对称的仿唐中式建筑,气势恢宏,与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朝所筑的点将台——虎台遥遥相望,增加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气息。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承担着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的收藏、研究、展示的重要功能。日前,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就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促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立足青海省情,把握时代脉搏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而馆藏文物也极富地方和民族特色。”祝君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从青海省省情出发,展现青海灿烂的历史文化,是青海省博物馆的首要工作。

  目前,青海省博物馆基本陈列“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以“三江之源”为主题,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内容设计为“史前文明遗珍”和“历史文物精粹”两大部分共9个单元,集中展示青海地区各历史阶段的珍贵文物共计510余件(套),生动而全面反映了青海历史发展脉络,彰显出在历史发展大背景中本地区与内地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交流与影响,体现了青海古代先民们从事生产劳动、文化艺术、工艺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不朽成就。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青海省博物馆的另一个常设展,以青海省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体,以突出青海民风民俗、表现青海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地方和民族文化、展现青海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主题,以集中展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57项,省级93项,代表性传承人199人为内容。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0个单元全面反映了青海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祝君介绍,在常设陈列中,省博物馆努力挖掘馆藏资源,依托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在展陈内容和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将重点、知名文物巧妙地安排在各个历史节点,包括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史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原始人类舞蹈纹彩陶盆、我国历史上第一面铜镜、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面条、喇家遗址出土的石磬,还有都兰县出土的精美丝织物、唐人手书经卷等。

  其次,青海省博物馆打破早前那种文物加展柜的简单陈列,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穿插进展览之中,利用景观重现历史场景,让文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活”了起来。

  2010年,西北五省区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了“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跨地域协作大型公益性精品展览。先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多地巡展,受到广泛好评。去年APEC会议期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与会各国领导参观。“现在,‘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丝绸之路’文物展览的举办和对外宣传,很好地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各省区的中心工作,这说明文物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祝君说。

  办看得懂的展览,做亲民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坚持“三贴近”,首要的就是要使展览贴近广大观众,办老百姓看得懂的展览,不能像象牙塔般“高冷”。“观众不会都是专家。”祝君说,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宣传、教育职能,就要把文物“还给”群众。为此,青海省博物馆不断改进和完善常设陈列,打自助参观牌。对展品都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用大量的背景知识介绍,让观众在不用讲解的情况下,就能轻松看懂展览。

  为了让参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寓教于乐。“在重点文物和‘名牌’文物的介绍中,加入二维码。只要观众轻轻一扫,文物身世清清楚楚,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在形式上,青海省博物馆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观展效果,让观众有了更好的参观体验。例如,陈列舞蹈彩纹陶盆的中心柜采用低反射玻璃,降低环境光的干扰,提高了展柜的清晰度和能见度,减少柜面反光,使展品更清晰。在“喇家遗址”展项中,利用现代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还原了喇家遗址的形成过程,让观众对历史事件有了直观的认知和感受。

  历史文化气息厚重的常设陈列与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相结合,是青海省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博物馆立足青海民族文化,拓宽视野,每年都举办30场次左右的临时展览,这些展览内容、形式、风格、主题都不尽相同,让观众过足“眼瘾”。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礼品特展”“清宫帝后生活文物展”“历史从这里走来——西宁老照片展”“霓裳银装——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贝宁”及从国(境)外先后引进的“双艺合璧——瑞士摄影家鲜伊代克镜头中的大师贾柯梅悌”“韩国高原野生花卉压花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今日蒙古”图片展(蒙古国)等。同时,青海省博物馆充分挖掘馆藏优势,精心筹划主题鲜明的跨区域展览赴外省市展出,“大美青海——香港行”“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雪域高原 璀璨的明珠——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青海历史文物展”“青海藏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展”“妙境梵音——青海藏传佛教艺术展”“莲生妙相——青海藏传唐卡艺术展”“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与西北五省区22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等展览赴澳门、北京、浙江、湖州、江西、武汉、上海、香港、吉林、深圳、贝宁共和国等地展出,所到之处当地媒体纷纷给予报道,观众参观踊跃。“其中,反映雪域高原丰富多彩内容的藏文化展览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祝君说。

  延伸博物馆功能,开展民生服务

  文化衍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青海省博物馆立足群众需求,依托馆藏文物和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陆续研发推出了一批以“唐人写经”“玄武砚滴”“汉代卧羊灯”“陶之韵”、狼噬牛金牌饰等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不但宣传了地域和民族文化,更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样本。以舞蹈纹盆为代表的大量精美彩陶是青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的重要象征,彩陶纹样多达数百种,深受各界观众的喜爱。“我们与合作单位开发的‘陶之韵’系列生活用品,在杯、盆、盏、碗之上,绘以彩陶纹,产品一上柜台,就受到了观众的热捧。”祝君说。

  多年来,青海省博物馆积极落实“三贴近”要求,坚持开展展览“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活动,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博物馆作为学生寒暑假校外参观基地,受到群众和师生的欢迎。祝君举了“小小讲解员”的例子:我们聘请中小学生当“小小讲解员”,通过培训和学习之后,为观众和游客服务。此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很多家长都参加到培训之中,了解了博物馆,增加了青海历史文化知识,也增加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展览和活动,在科学实施青海省文物资源保护、弘扬地方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倡导爱国主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青海影响力、加快文化名省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