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可以肯定的说,《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以下简称《王》)是2015年至今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西片,它没有很严肃主题,亦非故弄玄虚,却无疑是商业时装动作片的一次完美示范作。
曾拍过《海扁王》的导演马修·沃恩,今次《王》亦是改编自流行漫画,原作者Mark Miller灵感来自当年首出詹姆斯·邦德电影《Dr.No》开拍时,制作人员把肖恩·康纳利如何从粗犷大汉改造成绅士特务,启发创作了这个故事。因此《王》从一开始就是以特工片类型出发,却是打着类型来反类型,然而它并不存过份颠覆,或恶俗的嘲弄,只有小趣小情的调侃,最后还是拥抱优雅的传统价值,跟影片流露的英式绅士格调同出一辙。
观影时,很自然把马修·沃恩联想到年轻版的昆汀·塔伦蒂诺,二人都爱在作品中借角色之口大谈电影喜恶,《海扁王》中尼古拉斯·凯奇向女儿讲吴宇森的电影,证明他对港产动作有着研究;今次亦有许多类似场面,就像科林·费斯扮演的哈里·哈特,打算招揽埃格西加入王牌特工前,就用了一大堆经典名著作比喻,如《Trading Places》、《Nikita》、《Pretty Woman》以及《My Fair Lady》,正好很直接地跟观众解释,此戏一如这些经典,是一个把流氓变名流的故事。
然后,饰演反派的塞缪尔·杰克逊,跟科林叔同桌大谈对现今特工片的观感,一方面嘲讽时下电影特色欠奉,同时对传统的邦德电影风格推崇备至。而塞缪尔·杰克逊本来就是塔伦蒂诺爱将,这场论戏的场面,不难令人跟《低俗小说》相提并论。
戏中有几场动作场面值得一谈,首先是哈里·哈特在酒吧教训一群地痞流氓,年过五十,且从未拍动作戏的科林叔,亲身上阵,多组长镜头一气呵成,设计上非西方的硬拳硬腿,而揉合了肢体美感及环境元素,很有港片风格;其次是哈里·哈特受药物影响,在教堂跟群众展开大混战,5分钟内出尽拳脚、刀枪、斧头,埋身远攻俱备,在镜头运作、剪接技巧尤其凌厉,可媲美塔伦蒂诺《杀死比尔》首集压轴的大厮杀场面,不同的是,要留意尽管打得狠辣,却几乎不见一滴血,跟电影结尾一众高官达人爆头场面以烟火爆放作处理的手法一样,暴力不止是美感,更提升至漫画化的幽默,单是这几场动作戏,已足以列入经典场面。
另外,观众相信会对戏中塞缪尔·杰克逊贴身跟班索菲亚·宝特拉演绎刀锋女战士印象深刻,其脚下一对见血封喉的刀片脚,很有武侠片味道,事实上,这角色也如传统邦德电影中金手指、钢牙等角色有异曲同工,塑造出足以令观众哗然又感兴趣的歹角,亦呼应了片中杰克逊所讲:“现在特工片再没有出色歹角”,《王》正好做出了反证。
再要说下去,《王》其实有很多引经据典,像Kingsman这名字,本身就呼应苏格兰传中阿瑟王的故事,迈克尔·凯恩演的特工首领正好就叫亚瑟,故把这班特工正好比喻作现代圆桌武士。
它讽刺美国特工片,同时也不忘冷嘲英国阶级观念,皇家特工推崇蓝血精英,却为哈里·哈特讥为不能与时并进,去到最后,代表尖子的特工,若非任务失败,就是出卖叛变,而被视为社会低下阶层的埃埃格西,就推翻了这个神秘特工组织的百年建制,可说是近年西方流行的《饥饿游戏》的主题同出一脉。
《王》虽然不离小子成长,拯救世界的特工片模式,然而就像塞缪尔·杰克逊的对白所言:“这却不是那种电影。”马修·沃恩加入许多小聪明设计,把作品变得不一样,对喜欢电影的观众,亦可以得到许多观影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