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30年:传承和繁荣中国现当代文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2日10:13 来源:深圳特区报 李萍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手稿展览。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手稿展览。

  由巴金先生倡议创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自1985年建馆以来,至今已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在建馆三十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记忆与守望——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30周年回顾展”。该文学馆馆长吴义勤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座里程碑。3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了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生动呈现了晚清近代以来直至当下的文学发展状况,对传承和繁荣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宝库和研究重镇,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学专业博物馆。

  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是中国文学史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馆长吴义勤回顾说,巴金在参观了日本近代文学馆后,对中国文化出现断层很忧心,深刻认识到文学传承的重要性。为此,1981年2月14日巴金在为香港《文汇报》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和《创作回忆录·后记》中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3月2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

  他说,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现代文学馆经历了“老馆”和“新馆”两个发展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馆始终秉承巴金的建馆理念,以收集、整理、保管、展览、研究现代文学资料为核心任务,在作家手稿、著作版本、译本、书信、照片、实物、期刊等方面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资料,现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文学博物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览中心和文学活动与交流中心。

  “没有巴金,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典礼上,巴金还从中山装口袋里拿出一个报纸包,装的是昨天刚刚收到的重版书的人民币稿费,还有钢镚,双手交给了文学馆负责人。”1989年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的征集编目部主任计蕾回忆说,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成为巴金晚年的心愿,并投入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发表了六篇关于建立文学馆的文章,写了四十封关于建立文学馆的书信,这批书信占1981年后巴金书信总量的18.5%。巴金还拿出十五万元稿费作开馆费,又捐出全部重版稿费和日文版《随想录》稿费及奖金,还先后分十二批捐赠图书、杂志、手稿等文物,共计7658件,有许多件是一级文物。

  “许许多多的作家及其亲属无偿向文学馆捐赠珍贵的手稿、藏书乃至作家的各种遗物。”计蕾说,自己近日整理冰心的手稿,发现了她的遗嘱,其中提及10万元稿费除了留给3个孩子每人1万元外,余下的稿费全捐给文学馆。在她的建议下还成立了书画库,她把自己收藏的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石榴图》、赵朴初的书法等字画作品57件全捐给文学馆。去年闻名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后人把他的所有手稿、藏书、字画、照片、音乐磁带捐给了文学馆,其中就包括著名画家、天安门城楼毛泽东画像绘制者周令钊为他画的速写,著名画家赵无极的画等,目前作家捐赠书画已近2千幅。

  “近日,在拍卖方、收藏方、作家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市场估值400万的诺奖得主莫言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手稿赠给了文学馆。”她说,“文学馆是中国文学的殿堂,人们在这里可以重温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辉煌,从中找寻中国作家走过的足迹。”

  生动呈现百余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漫步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可以看到按朱自清《荷塘月色》意境设计的池塘和喷泉;走在绿地和草丛中,会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叶圣陶、朱自清、丁玲、艾青、沈从文、赵树理等13位文学家不期而遇,文学泰斗巴金老人正在低头沉思;作家赵树理背手前行,他身后的作品人物小芹骑着毛驴,像走在回家的路上……馆长吴义勤说,不论地域、民族、性别都在文学馆征集收藏之列,包括港澳和台湾以及海外华人的作品和资料。这便于展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为研究这一时期我国所有的文学现象提供了完整的文学资料。可以说,文学馆生动呈现了晚清近代以至当下100多年的中国文学史,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馆收藏的手稿、书信、照片、字画、期刊、实物、书籍等珍贵藏品已达近70万件,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计蕾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说,其中,图书是文学馆收藏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近140个,包括巴金、冰心、唐弢、张天翼、丁玲、夏衍、萧军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唐弢文库。

  “老一辈作家国学功底深厚、艺术修养全面,有的本身就是藏书家和书画家。”她说,唐弢捐赠的4万册书刊,包括杂志1.5万册、图书3.5万册,其中不乏孤本和珍藏本,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由个人藏品构成的国家级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库,基本涵盖了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初版本。如1921年泰东书局出版的郭沫若《女神》首版品相很好,存世的数量为个位数。又如他收藏的期刊特别全,很多仅出版一两期的都有收藏,如丁玲、胡也频、沈从文1928年创办的《红黑》杂志。

  “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是先在期刊上发表,对文学研究来说,这样的‘初版本’价值巨大,目前文学馆收藏的文学期刊有300多种10余万册;手稿是文学作品的原初形态,提供了最直接和真实的研究材料,并成为一道渐渐消失的风景,文学馆手稿收藏有2万余件,如‘档案文献’‘国宝’之一的老舍《四世同堂》手稿、贾平凹《秦腔》手稿、铁凝《棉花垛》手稿等。”展览部主任刘刚也介绍说,在作家的捐赠中,除了手稿、书信等重要纸质资料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实物,文学馆收藏的实物达万件之多,包括文房四宝、桌椅板凳、获奖证书及勋章等,如唐弢用过的两用椅、收藏的签名扇,萧军收藏的砚台,端木蕻良的刻章工具,这些实物完整呈现了作家个人爱好志趣,性情、精神世界或见证了某些重要历史时刻。

  他说,随着捐赠越来越多,为更好展示这些珍贵资料,文学馆独立或合作举办了一系列陈列展、专题展、艺术展等文学展览。而且早在筹建期文学馆就开始举办展览,如1983年举办的茅盾生平和创作展览,1984年的老舍生平与创作展览。进入新馆15年来,举办了近200场展览。其中,20世纪大师风采展再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等文学大师写作和生活环境的模拟实景;作家文库展展示了18位作家的模拟书房,全部都是作家捐赠的藏书和实物。

  馆长吴义勤说,文学馆多年来高度重视对文学资料的发掘,推出了大批研究成果,并通过一些奖项和制度培养青年文学家等。如《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对收藏珍品作了很好的巡礼;《中国现代文学钩沉丛书》是在对文学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等过程中,发现的曾被历史遮蔽、湮没、忽略的有关人物及有关史料编辑出版的;又如《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学术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馆推出的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客座研究员制度,培养了大批青年文学家、批评家等很好地传承了中国文学,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文学馆大门口立着一块五十吨重的山东莱州巨型花岗岩,正面背面都刻着巴金的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这块石碑,向世人宣示着文学馆办馆的宗旨和文学馆对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的积极意义。

  为大众开启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

  “正如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所说,文学馆远不仅只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文学馆的价值,或许更在于它可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通往作家作品乃至文学流派的通道,在于它可能为更广大的民众开启一扇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馆长吴义勤说,近年来,文学馆积极进行“作家版本图书馆”、“数字文学馆”、“手稿珍品馆”的筹建,坚持开办“星期日免费讲座”等,都是朝着既定的办馆方向的努力。

  “文学馆自建馆伊始,一直坚持举办的免费讲座,每两周一次,风雨无阻,已累计举办了700多场,这也为大众开启了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他说,未来文学馆将在现有活动和项目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力量,推出更多的项目、活动,使文学馆现有资料更好为社会所用。如“星期日免费讲座”仍将继续举办,《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中国现代文学钩沉丛书》等学术性、普及性作品将继续推出。

  他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学馆正在国家支持下实现数字化,对纸质的文本资料进行高精度的扫描,方便读者检索使用。一些收藏的珍品因为当时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制造质量较差,年代久远已不适合查阅。为方便读者检索使用,文学馆正在做一些数字化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数字资料离普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在做好研究的基础上向大众推出数字化服务,这将是未来文学馆工作的重点。

  “展览或者比文字以更直观的视角展现一个作家的完整状态,更能让大众了解中国文学状况,引发大众对文学的兴趣。”刘刚说,文学馆曾在深圳、广州、珠海、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现代文学史上代表作家巴金、冰心、萧军、萧乾、叶圣陶、茅盾等文学大家的专题展,面向普通大众,通过手稿、书籍、音像资料等介绍作家生活、文学创作成就、风格等,展示作家的生平和创作,非常受欢迎。目前文学馆正策划在今年6月底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学展,介绍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诞生的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展览面积达850平方米,计划展出300多部作品,涉及数十位作家,展览将为期6个月左右。

  “设计新颖,设备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不仅仅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当之无愧的缩影和藏宝阁,还将成为中国文学迈向新世纪,构筑更加光辉灿烂明天的奠基石。”采访快结束时,馆长吴义勤说,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徽是一个逗号。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逗号的出现恰恰代表现代。逗号还标志着一种延续,意味着中国文学从过去走到今天并将继续迈向未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