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美美与共: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实践轨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7日13:32 来源:中国民族报 鲍江

  ■ 民族志电影是一门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与人相处之道的学问,以电影作为成果形式,也称作电影人类学。

  ■ 他性电影、你我交互性电影和人物志电影,是民族志电影的三架马车,合力拉动“美美与共”人文价值建设。

  ■ 跨文化相处之道,是应新时代之迫切需要而凸显出来的学术主题。民族志电影必然会获得越来越多认同“美美与共”的同仁参与,学科之路必然会越走越开阔。

  中国民族博物馆约我写一篇短文介绍中国民族志电影。此约义不容辞,特作本文应和其在北京首创民族志电影展。按国际常规,民族志电影展以博物馆为主体,对民族志电影作品传播、收藏和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像法国巴黎人类博物馆“让·鲁什国际电影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等都是范例。

  民族志电影是一门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与人相处之道的学问,以电影作为成果形式,也称作电影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在中国是自主做起来的,“美美与共”是它的实践轨迹。学界认为,从1957年《佧佤族》等作品算起,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学术史可分两期:闭关期(1957年~1981年)和入世期(始于1981年)。

  闭关期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简称“民纪片”)课题共始终。政府主导,是民族志电影在中国诞生之初的特色,以国家力量组织人、财、物,推动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民纪片”课题始于1957年,止于1981年,“文革”期间曾经中断。“民纪片”课题一共产生21部胶片电影作品,包括《佧佤族》、《黎族》、《凉山彝族》、《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西藏的农奴制度》、《独龙族》、《苦聪人》、《景颇族》、《新疆夏合勒克乡农奴制》、《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鄂伦春族》、《大瑶山瑶族》、《赫哲族的渔猎生活》、《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僜人》、《方排寨苗族》、《清水江流域苗族的婚姻》、《苗族的节日》、《苗族的工艺美术》和《苗族的舞蹈》。这批作品学界多有评论,其中部分作品已译为英文版在国外发行。

  我想强调一点,“民纪片”是“根”上的学术自主创新,在民族志电影这门学问以及属于未来的“电影学术”(与“文字学术”相对)总类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永恒价值,其学术涵义有待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深入发掘。耗资不菲的“民纪片”课题,在当时国力状况下,因多方参与、通力合作而实现,作品影像人物的放松状态等所呈现的“兄弟民族”之道,充分彰显了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根本实践旨趣。为什么做民族志电影?为的是“美美与共”。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实践理性起点与学术史起点在此重合。

  入世期,民族志电影事件坐标有:1989年,杨光海等携“民纪片”参加前西德国际民族志电影节;1999年,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开始办学,培养民族志电影作者;2001年,“台湾国际民族志影展”创办;2003年,“云之南人类学影像展”创办;2009年,“文化之眸——国际民族志电影展”在昆明举办;2012年,“广西国际民族志影展”创办;2013年,“相处之道——中国民族志电影展”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

  民族志电影创作呈现坚守阵地状态。庄孔韶、陈景源、郭净、胡台丽、朱晓阳、罗红光等人兼营著作与影片,努力在民族志电影与文字人类学之间形成沟通。朱靖江、徐菡等梳理、译介国外民族志电影理论与方法,用功甚勤。“节日影像志”课题经过数年探索,沉淀出像刘湘晨《献牲》、武小林《咱当苗年》等佳作。胡台丽、郝跃骏、庄孔韶、鲍江等人的多部作品入围欧美多个国际民族志电影节。顾桃、和渊等人的人物志作品获得广泛接受。孙曾田、雷建军、梁君健、王一惠等人的作品,呈现出媒体专业进入民族志电影纵深的可能。民族志电影学者参与的乡村社区作者影像实践,其学术实践及学术伦理意义发人深思。

  入世期学科实践背后,存在着深层隐忧:国家层面学科制度顶层设计缺失,学科在国家学术体制内丧失闭关期的学术独立性,成为文字研究附庸,作品创作得不到资助,作品成果得不到承认。海外民族志电影领域空白。

  抛开历时性线索,作共时性综合分析,我把民族志电影分为3种类型:他性电影、你我交互性电影和人物志电影。他性电影,是现代人类学的电影化形式,着重写“面”(文化);你我交互性电影,是后现代人类学的电影化形式,着重写“线”(客体与主体关系);人物志电影,是以人为线索的电影形式,着重写“点”(人)。这3种民族志电影类型,在中国民族志电影作品里都有体现:他性电影,如郝跃骏《最后的马帮》,庞涛、陈景源《祖先留下的规矩》等;你我交互性电影,如胡台丽《让灵魂回家》、朱晓阳《滇池东岸》、鲍江《娲皇宫志》等;人物志电影,如孙曾田《神鹿啊神鹿》、季丹《贡布的幸福生活》、和渊《阿仆大的守候》、顾桃《犴达罕》、毕芳《花姿摇曳》等。他性电影、你我交互性电影和人物志电影,是民族志电影的三架马车,合力拉动“美美与共”人文价值建设。

  文化霸权时代在20世纪已进入黄昏,多元文化新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跨文化相处之道,是应新时代之迫切需要而凸显出来的学术主题。民族志电影必然会获得越来越多认同“美美与共”的同仁参与,学科之路必然会越走越开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