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出版社设奖:走在资源竞争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木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7日09: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秀娟

  3月18日,首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揭晓,最高奖奖金达20万元,全部奖金设置是34万,因空缺一项,实际颁出31万,据主办方天天出版社 介绍,这是“国内当前奖金最高的儿童文学奖项”;在此之前,由大连出版社主办的“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特等奖15万,全 部奖金设置是44万,第一届因特等奖空缺,实际颁发29万,于当时说是“国内奖金额度最高”,应无疑问。

  近年来,由出版社主办的评奖越来越多,奖金额度也在不断刷新。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意比较其高低,只是感慨我们的少儿出版社真是“不差钱儿”,童 书市场的回报真够丰厚;当然,不当家不知油盐贵,出版社必定要有很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还难清晰判断。

  打开相互发现的通道

  “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颁奖典礼上,一名叫“星子”的“90后”作者上台领奖,我觉得眼熟,以致有些恍惚。典礼结束,我小心翼翼地问:“你曾在我们单位做过实习生吗?”她吃惊地捂上嘴巴——原本熟悉的两个人,在一个没预料到的情景中相遇,居然不敢确认对方。

  这件事想来意味深长。作为一名写作者,她也不曾依赖于哪个熟人什么样的平台去发表作品,宁愿将自己的心血交付给帷幕重重的评奖,然而完全陌生的 评委们给了她一个比熟人更有眼光的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奖项,很多像星子一样的文学追梦人要给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找到顺畅的出版方并不容易,对写作者和出版 社来说,需要一个“相互发现”的通道。

  在此之前,几种影响力较大、权威性较高的儿童文学评奖多是由官方组织或者非盈利组织主办,面向的对象多是已经出版或者发表的作品(当然也有例 外,比如冰心儿童文学奖),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资格赛”,是“优中选优”,评选出的作品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监督,因为理论上作品已经被大众阅读,大众已 经具有了发言权。而出版社主办的评奖大多面向未发表、未出版的作品,是“海选”,能吸引来名家大作是最理想的,但另外一个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扩展自己的既 有作者群,发现有潜力的新人。此外,他们同时也是作品的出版方,基本上颁奖典礼上要签订出版协议,所以也算是给自己的作品“贴金”了。

  原本这种方式多是原创文学期刊采用,比如“××杯”征文、“××大赛”,等等,但它们针对短篇作品居多,二是奖金额度一般不会太高。出版社采用 这种方式,吸取了期刊直接面向写作者、发现原创资源的长处。一般来说,出版社资源主要集中在自动投稿、定向约稿、有关联的第三者推荐,以及从互联网等其他 媒介中发现,大致而言,它不像期刊那样能直接向公众亮相自己的定位、风格以及动向。同样的,写作者也不能清楚地获知出版社的有效信息,即便主动投稿,也可 能淹没在大量积压的稿件中,或者落入某位不对胃口的编辑手中。但是评奖的设立,首先会以“新闻”方式向大众发出邀请,其次它理论上就有了一定的公平性、权 威性和接受监督的性质,比如对待投稿的态度一定会更加严肃,对作品的评价要由多位专业人士讨论或者投票。最起码,它要为自己的名声负责,名声愈隆,日后出 版的获奖作品才愈被大众认可。从这个角度而言,评奖倒是不错的红娘,为相互寻找的出版社和作者牵线搭桥,至于能不能孕育出优秀的作品,看双方的造化。

  “青铜葵花”不是风格标签,

  

  而是艺术态度

  毋庸赘言,“青铜葵花”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2014年1月,天天出版社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 以重要儿童文学作家品牌为核心的全版权运营机构,围绕“曹文轩”这一重要品牌,力求在文学创作、图书出版、教育培训、影视开发、版权运营等方面加以开拓。 据出版社介绍,中心成立之初,就想成立一个专业儿童文学奖项,发现和鼓励更多优秀的作家、创造出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是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发起的 奖项,所以想以“曹文轩儿童小说奖”来命名,但是曹文轩本人反对这种过度个人化的色彩(在后来的评奖中,他作为评委会主席,也放弃了投票)。于是,主办方 决定从其作品中选择具有理想意象的,这便是“青铜葵花”:青铜取其厚重,葵花言其灿烂。

  以我的理解,曹文轩对这个奖项必定有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必定和他多年来一直在呼吁的一种写作有关。这种期待应该不仅仅是对出版资源的一种吸引, 而应该包含了他本人的价值追求、艺术标准以及对主办方在社会责任上的信任。但是,我也隐隐担忧,在作品的取舍上,会不会拘于某一种风格?这个奖的定位到底 在哪里?如何平衡利润回报和社会责任?出版社的负责人反复对我强调,“青铜葵花”并不是在仅仅提倡某一种风格的作品,而更大程度上是在鼓励一种纯正的儿童 文学的写作和一种创作儿童文学精品的态度。“‘纯文学,真童心’这个定位看似简单,但对‘文学性’和‘儿童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何谓‘文学性’,这是一 个文学理论界一直在争论的概念,我们觉得,‘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属性,具有文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塑造了有特点的人物、具有文学的人文关怀 和关注人性的终极的力量,并且,所有这一切,都要以适合儿童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达到了这些要求的,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 品。我们其实就是在倡导一种纯正的儿童文学的写作,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也并不与现在的创作现状形成矛盾和冲突,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中都是如此追求 的,只不过我们第一次以口号的形式提出来,并且放在了评奖标准中。”

  作为读者,我们期待这样的愿景成为现实。

  “让评奖的归评奖,创作的归创作吧”

  因为心存疑问,关于出版社设立评奖,我也致信两位儿童文学作家,我想知道,作为写作者,他们如何看待这些评奖。两位作家的回复言辞恳切,引用如下,其客观与清醒值得我们深思:

  就目前举办的效果来看,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虎头蛇尾。

  在赛事征稿宣传期,因为高额的奖金(首奖分别是20万和15万)和名家牵头,吸引了不少眼球,很是振奋人心。但颁奖之后的动静并没有进入更广泛 的普通读者的视野。我想这跟颁奖与出版之间有一个编辑制作周期是不无关系的。如果颁奖期间就能乘势推出获奖图书,估计宣传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先行者的经验。郭敬明发起的THE NEXT文学之新举办到第三届的时候,决出了几部入围作品,这些作品先是在刊物或者网络上连载,然后迅速推出图书,最后的奖项归属是根据图书的销量来决定 的。“大白鲸”宣称获奖作品是充分尊重了小读者评审团的投票意见的,如果借鉴THE NEXT的操作模式,直接让销量说话,是不是小读者的投票意见会体现得更直观一些呢?当然,这是粉丝经济的操作模式,不一定就适合相对传统的纯文学评奖。

  那么问题来了,举办文学奖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发掘新人,奖励佳作,为小读者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对于出版社来说,不就是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让 获奖作品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吗?不要说文学和市场没关系,好作品值得让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作家凭文字获得报酬不丢人。只有获奖作品卖得好,出版社获得了生 产的动力,才会将文学评奖持续办下去,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和互动。关键看你卖什么,如果你卖的是时代的佳作、未来的经典,卖的是中国孩子的心灵史,吆喝时 还会底气不足吗?

  传统的儿童文学评奖,多数作品获奖之后并没能直接改变其在市场上的命运。放眼美国,众所周知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凯迪克图画书奖,甚至把目光投向日本的直木奖,这些奖项揭晓之际,就是获奖作品的热卖之时,所以奖项的权威性和品牌的经营是文学奖的生命力之所在。

  那么权威性从何而来?请几个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来评奖就权威了吗?我们似乎早已对这种评奖模式麻木了。因此,我更看重文学奖的合法性。如果 把评审记录公之于众,原生态还原淘汰、晋级、获奖的过程,哪怕首奖以一票险胜,只要是真真正正投出来的,那么它就是合法的,合法的评奖还怕没有权威性吗? 况且,对文学创作者来说,评审记录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学习资料啊。

  权威和品牌是需要积累沉淀的。台湾的九歌出版社每年都会评选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所有获奖作品都会签约出版。到今年为止,已经持续举办了23 届,每年都为出版社提供了优秀的出版资源,也为获奖作品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因此,文学奖不光要投入资金,也需要投入时间成本。

  就我所知,第一届“青铜葵花”的首奖作品《将军胡同》并非临时起意的应征之作,而是经过几年的修改、沉潜,才得以成熟的。所以,我很欣赏“青铜 葵花”将长篇小说和图画书评奖交替进行的举措,这个两年的时间差可以很好地维护创作的生态平衡,不然哪来那么多的长篇小说来应征啊?

——孙玉虎

  现今的儿童文学奖项不少,各有各的名目、类别、对象、要求,目的和奖金也并不相同。我认为不管出于何种动机,也不管具体如何操作,其宗旨都可相 信是出于善意地鼓励创作、发现新人、奖掖佳作。但是,我也同样认为,任何奖项从根本上说都与作家无关,任何作家朝着奖项去进行创作,完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情。每个奖项都设置了自己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作家的创作只是为了获奖而去,并按着奖项设置的种种要求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囿于其中, 惟恐与奖项无缘,这是不正常的荒唐心态。一个有审美理想的、有艺术追求的、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其创作只应该遵从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 更谈不上什么奖项。所以,还是让评奖的归评奖,创作的归创作吧。

——简  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