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中国民族魔幻电影:等待“芝麻开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3日13:12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牛颂

  ■魔幻电影的显著特征,就是在文化层面上有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有本土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作为题材来源,有神话、史诗原产生地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借鉴和运用魔幻电影成功的模式,不仅可以作为中国民族电影想象力突破的重要支点,也可以作为其打通艺术、市场、政府的诸多诉求的手段。

  世界电影史进入新世纪以来,堪称魔幻影片的天下。《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等,在主要的商业类型片中异军突起,在全球掀起一阵魔幻旋风,给观众带来奇异瑰丽的梦幻光影,强烈而丰富的眼球刺激和视觉想象。不论是从电影艺术、电影科技,还是对观众影响力来讲,魔幻电影都具有难以估量的地位和价值。

  记得2005年,陈凯歌导演团队隆重推出影片《无极》,当时打着“中国首部魔幻大片”的旗号。这“首部魔幻大片”虽创收2亿票房,但也遭遇揶揄甚至谩骂声,最终,网络上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收场。没料想3年之后,蒙古族导演乌尔善执导,打着“东方新魔幻”旗号,由宁夏电影集团联合多家机构推出的大片《画皮》,却一举成功,并再续《画皮2》。接着,《新倩女幽魂》、《画壁》、《白蛇传说》等魔幻电影风起云涌般杀入电影市场,倒逼人们开始考虑所谓“东方新魔幻”电影的未来发展问题。这与民族电影开始研究自身的发展战略,在时间段上恰好重合。

  在这段时间,各方面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振兴民族电影,举办了许多论坛、学术研讨会和作品论证会。大家在献计献策时,也都提出要创作一些魔幻大片,因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丰富的魔幻题材宝藏。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到今天,既要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模式,也要动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储蓄。

  魔幻电影的显著特征,就是在文化层面上有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有本土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作为题材来源,有神话、史诗原产生地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借鉴和运用魔幻电影成功的模式,不仅可以作为中国民族电影想象力突破的重要支点,也可以作为其打通艺术、市场、政府的诸多诉求的手段。从战略上讲,这也是中国民族电影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一条可行路径。

  由于看了3D大片《斯大林格勒》和《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印象里有了3D技术的全球领导者美国3ality Technica公司。北京电影市场推出电影《楼兰》项目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慕名而来寻求合作。我与《楼兰》的编剧胡杨先生一起接待了他和他的团队。这家公司目前在3D应用技术领域占领了全世界很大的市场份额。新疆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令史蒂夫认为,《楼兰》可以使他的3D技术较之《钢铁侠》、《神奇蜘蛛侠》和《X战警》等更有用武之地。与世界顶级的3D技术团队面对面交流,既开拓了眼界,也进一步检验了中国民族电影运作魔幻类型的可行性。

  以《霍比特人》为例,该片的成功,首先是创立了一个“自己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基。托尔金笔下的中土神话世界,是以基督教信仰和北欧神话为蓝本,通过英国古典文学、语言学为血肉架构起来的,“中土”以及巨人、精灵、矮人等都可以在北欧神话文献中找到原型。

  再如《哈利·波特》系列,更是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欧神话、北欧神话诸多元素的大汇合。作者笔下看守魔法石的三头狗露威、鹰头马身怪鲁巴克比克、匈牙利角尾龙以及蛇怪、独角兽等,都是从希腊神话中找到的灵感。所以《哈利·波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一点对我们中国民族电影创作以很大的启发——中华各民族之间跨文化、整合式的创作正是当下的弱项。而众多民族的文化宝藏至今还在沉睡,似乎正在等待一声“芝麻开门”的咒语。

  魔幻电影在文化层次上要有深厚内涵,故事内核上更要加强深度,从主要围绕爱情向关乎成长、友谊、和解、自由等人类共通的价值开掘,以增强耐人寻味的美学吸引力。当然还需提升影片质感,打造“视效电影”。这方面正是少数民族电影的优势。

  我们已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时代,魔幻电影提供了最具魔力的消费品,制造梦境,体验非凡,已成电影之天命。中国魔幻电影特效与欧美比差距不小,顶级特效团队的出现还需十年之功。固此,在制作魔幻电影时,有意培养国内相关人才,也应是我们重要的战略举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