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蚕丝织绣之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0日12: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郭 图
香云纱染整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
杨光成,枫香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光成,枫香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绣制马尾绣作品绣制马尾绣作品
傣锦傣锦
壮锦壮锦
汪国芳,羌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汪国芳,羌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吐热艾力·阿吉,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吐热艾力·阿吉,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土族盘绣作品土族盘绣作品
水族马尾绣作品水族马尾绣作品
苗绣作品苗绣作品

  丝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这细密的丝线经纬纵横,把这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和祖先的伟大智慧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代代相传。几千年来,丝绸和丝绸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丝绸文化,国务院已将与蚕丝织绣相关的7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于2013年启动了与“蚕丝织绣”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专题文献资源采集工作,目前已在国图网站“中国记忆”专区发布了相关专题片。此外,还编辑出版了《中国记忆丛书·丝绸中的记忆》,全面介绍了与“蚕丝织绣”相关的“非遗”项目。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土族盘绣:2006年,土族盘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它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以丝线绣制。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其针法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耐用。

  傣族织锦技艺:2008年,傣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织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织造时傣族妇女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挡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傣锦。傣锦多以白色或浅色为底色,所织的凤凰展翅、大象、塔等图案,均有丰富内涵,比如代表吉祥、力量和丰收等。傣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服务于人们的宗教活动,是赕佛的主要用品。

  水族马尾绣:2006年,水族马尾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它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与方法。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然后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最后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用马尾为原材料,但只有水族才如此集中地将之用于背带、翘尖绣花鞋和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等。

  壮族织锦技艺: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真正能够称为“壮锦”的纺织品出现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壮锦是少数民族织锦中惟一一个需要挑花结本的锦,结实耐用。传统的壮锦图案来自壮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与想象,图案多选自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纹样,颜色多以大红、杏黄、翠绿或纯白作底色,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作花,浓艳粗犷,生意盎然。

  苗  绣:2006年,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苗绣通过苗族女性“母女相传”、“邻亲传授”世代传承,流传在贵州不同地县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并大胆使用多维立体造型和型中型的复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征等表达技巧,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苗绣成了本民族历史和传说的载体,在苗族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及择偶、婚丧、宗教等仪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羌族刺绣:2008年,羌族刺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四川省汶川县。羌绣是在继承古羌人挑花刺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汶川县的两镇四乡——绵虒镇、威州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刺绣的针法除多采用挑花外,尚有纳花、纤花、链子扣和平绣等几种。羌族挑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变的图案承载着远古羌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无论是在羌族群众的腰带、衣裙、围腰、鞋带上,或是在妇女的头帕、袖口、衣襟甚至袜底上都随处可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