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高深:耳朵挺累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0日10:38 来源:解放日报 高深

  耳朵的功能是听。眼睛的功能是看。

  耳朵和眼睛,听觉和视觉,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

  但是老俗话里又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听其言而观其行”等诸多经验之谈。可见眼睛对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更显得重要些。

  从一般意义讲,“听”往往是间接,“见”一般都属于直接;“听”多是第二手第三手材料,“见”基本上都是第一手材料。认识一个人也好,认识一件事物也好,第一手材料总是比第二手第三手材料较为可靠。

  当一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初到一个地方工作时,其身边往往会围拢上一群人,不论有些人怎样拐弯抹角,大体上绕不过推销自己和议论别人这个坎。

  先不说这些“蜂拥而上”者的心态品行如何,只说说被包围的领导者,应当怎样审视听到的种种甜言蜜语,以及涉及的是是非非?我以为,大凡正派的一些的同志,在新的领导到任以后,一般总要先观察后接近。领导者若确是正人君子,则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看法,毫无保留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供领导同志了解情况;另外这也是给对方一定的观察了解自己的时间。但是,一个新到任的领导人,初到陌生的地方,往往希望尽快得到众人的拥护、支持,甚至崇拜。所以凡“蜂拥而上”者大多是迎合这种心理,而往往又会得以成功,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睐。有时即使他们有某些言过其实或意在言外之语,也可能得到暂时的重视和好感。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经过更多事情的验证,尤其经过实践的“拨云见日”以后,才能为实,认识到客观真相。

  领导者对无论是什么样的话,听还是要听的,关键在于闻后而审。闻而不审,不若无闻。所谓闻即是非亲知。一句话,一件事,有时一传十,十传百,辗转相传,难免失真。有的可能因为错听错记而错传;有的可能因为疏忽健忘而传之片面;有的可能因为爱好画蛇添足而传过其实;有的也可能因为心术不正而有意乱真传讹,或以小讹传成大讹。《吕氏春秋》里的“挖井得一人”和《战国策》里的“曾参杀人”等故事,都是告诫人们别过分相信耳朵,佐证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老俗话的真理性。

  其实有些道理并不难懂,许多人也并非真的不懂,只是有时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才时不时地犯傻,时不时地让小人得计。如果是一个很少私心又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战国策》里还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故事的情节,但对其深刻广泛的内涵并不一定完全认识和理解。邹忌是个美男子,但是他和城北美貌出名的徐公比,到底谁更美些呢?邹忌首先问妻,次之问妾,再之问客,结果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邹忌比徐公美。按说事不过三,邹忌听了三位之言本不该再有疑问了。可是他想到: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故对耳朵并不过分相信,还要用眼睛目瞩一下实际。见到徐公后,他先是“熟视之”——仔细观察客观事物;进而又“窥镜而自视”——对两个事物做认真和客观的比较,最后眼睛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答案:“弗如甚远”。邹忌算是历史上很懂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聪明人之一了。

  这样说,并非完全否定耳朵的听觉功能,实际上“事必目瞩”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写此文之意,只不过想提醒一下我们的同志,还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某些重要事情要适当的“亲自”一番,不要让耳朵太忙太累太辛苦了,却坐在办公室里使眼睛常常闲得无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