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绘写工人众生相——观话剧《食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0日09: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平
  

  自听说北京人艺要排演话剧《食堂》,就一直期盼着。因为话剧舞台上描写工人的戏少,而写得好的更少。从这个角度讲,《食堂》的演出很有现实意 义。该剧是一部接地气的戏,描写普通工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变化,并通过众多的普通工人的生活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的时代变迁。该剧的时代特色与浓郁的生活 气息,时不时地会引起人们诸多的回忆与情感怀念,即使走出剧场仍然令人们生发出种种思索,回看自己的来时路,检视自己情感的发展历程。

  《食堂》(编剧苑彬,导演顾威)的故事发生在某轧钢厂的一个大食堂,特殊的环境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土壤。该剧以时间发展的线索分别描写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期和2010年间轧钢厂国营食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重点描写了以永久、娟子和五子为代表的工人们,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时期所作出的贡 献,以及他们在时代发展的风雨中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展现了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如永久的坚守、娟子的执著、五子的多 变等等。永久自懂事起就遵从父亲“别读书,当厨子”的遗嘱,在轧钢厂的食堂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从锐意进取、满腔激情的小伙子,到鬓发发白,额角微秃的中年 人。多年养成了随遇而安,不为利争,不为名累,尽管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日新月异,他的生活与事业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但他仍然不急不恼,一步一个脚 印地走着自己的路,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认定了一个道理,“民以食为天”,“千事万事,吃饭大事”。当然,他也有“找不着北”的时候,比方 说,堂堂的国营食堂,怎么就被靠欺骗手段经营大排档的冯志勇吞并改成了外国餐厅了呢?他一直没想明白。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了一辈子饭,还就吃饭这事,我 最不明白。”而娟子呢?尽管生活和爱情都不顺利,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己疗好伤疤又开始新的路程。她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心里对生活却有着一种祈盼,她 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准能找到一条道儿。她拒绝跟恋人五子去深圳“挣大钱”,安分地在食堂工作。也许有人会认为,她跟永久一样,是最不时髦的、落伍的一代,但 她的“不活泛”也给自己的生活减少了“曲折”与“坎坷”。在这个戏里,最多变的是五子。他最初是待业,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倒卖过手表,倒腾过服装。改革大 潮一来,他就跑到深圳闯荡。钱挣得多了,心里也长了草。终因找不到生活的目标,以吸毒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结果落得人财两空。五子的成长经历与永久和娟子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令人深思。此外,剧中还塑造了一些小人物,如郭传声、老李、苏文同、刘树林、张北文等,其中和尚的戏写得最好,几句话写出了这个人物 的性格。而有的人戏虽不多,但作为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一分子,他们在时代变化中的苦闷、彷徨与奋进、追求,他们的生活与情感变化同样留下了时代的印记。编剧 想以“食堂”为平台,展现一个时代小人物的众生相,以他们甜酸苦辣的生活折射出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正是观众看重这个戏并受到感动的地方。

  在舞台二度创作中,导演以“努力说些老百姓的平常话”,“努力真诚地致敬工人阶级”的创作激情,精心刻画每一个小人物的形象,表达他们的复杂心 态与精神追求,有赞扬,有批判,更有同情与鼓励。舞美设计的逼真效果使每个看戏的人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开幕时的方式具有着先声夺人的气势,不仅吸 引着观众很快进入戏中,同时也开启了诸多同辈人的怀念之门。当然,就剧本创作而言,编剧在处理题材方面还可以再做些减法。现在的剧本想告诉人们的东西太 多,由于缺少选择或是难以割舍,平均使用力量,倒使一些重要的东西流于一般。剧中描写了众多人物,也分散了描绘主要人物的笔墨,或者说应该突出的还突出的 不够,以致有些重要的场面和主要人物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远远没有满足观众的期待。如果对题材进行一番选择,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详略关系,该突出 的事件和人物给予浓墨重彩,而一般的人物则一笔带过,也许效果会更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