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平凡的世界》 :真情永有价值,奋斗总不过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8日09:58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雷达 李国平 李星文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尽管首轮已经播出完毕,但其二轮播出即将开始,而关于本剧的讨论更是热度不减,为此,本期特刊发三位文艺评论家的文章,以期与观众和读者碰撞出新的火花。

 ——编者

《平凡的世界》 :真情永有价值,奋斗总不过时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深度融合

  作者:雷达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长销不衰,但在它问世后的近三十年、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巨变的今天,新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为何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受到普遍的欢迎?这部面貌朴素,手法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成了一个谜一样的问题。

  原著既出色地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世事变了”的生活真实,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内在地贯穿着一种不屈的,向上的,向外的,改变社会、改变命运的强烈精神追求,在年轻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们身上,这种追求尤其突出。正是这种精神追求,激荡着一代代青年的心。

  我认为,电视剧很好地把握了这一主旨。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深度融合,是这部电视剧获得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由于编创者们能够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与潜在的时代精神的本质糅合起来,使这些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人物故事,就显得既遥远又亲近,既陌生又熟悉,既苍凉悠远又生机勃发;这就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既可观看多年前的陕北日常生活场景,同时不断地把自己加入进来,在作品里找到自己,敲响心灵追求的鼓点。

  作品在视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焦点聚结在普通人、小人物身上,所以才叫“平凡的世界” 。路遥说:“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这可说是《平凡的世界》在美学上很重要的追求;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展示底层生活不平凡的意义。电视剧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精神。

  路遥作品里还有一种美,那就是个体意识觉醒和自我实现的未来之美。这是它之所以拨动一代代青年奋斗者心弦的最重要的原因。他的主人公往往是农村生活方式和传统土地观念的叛逆者。高加林和孙少平更接近路遥个人的精神史。他们都有强烈改变自身处境的欲望。这里含有现代性。“五四”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发现了人,发现了个体意识,发现了为自己活着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农民的母体正在诞生着她的新生儿。 《平凡的世界》特别能代表路遥主观世界的矛盾。路遥一方面赞赏、理解,甚至是拥抱中国农民的坚忍、温厚、善良、博大;另一方面,路遥的主人公身上又有野性的、叛逆的、不驯服的、不安分的东西,那就是现在个体意识的萌动,就是要改变命运,走向未来,扬弃父辈们的生活老路。这两种理念在他头脑里经常打架。于是作品出现了双主人公,一个是少安,一个是少平;孙少安更多代表传统农民的固守乡土,而孙少平是个远行的做梦者,作品把这两种精神放到兄弟两个人身上,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两面,把一个人分成两个人,他们是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电视剧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美学特质。这整部剧显得既传统又现代,能够把看起来似乎不可能融合的东西“拧”成一种奇异的美。传统美德与个性解放,爱土地如命与“到外面去” ,沉重的挖煤与酷爱贝多芬音乐被糅合在一起。这种自我矛盾,二律背反式的悖论,恰恰给作品带来了荡气回肠般的撞击力。

  

  当我们谈论《平凡的世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李国平 

  大多数时候,我不愿谈论路遥,甚至不愿提及他。我们在一个院子住,一个单位工作,而他已离去。我在文章中写过,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应该藏在心里。

  路遥作品的热播,这不是第一次。当年《人生》上映,几乎成为一个文化事件,引发全民讨论,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也引发种种争议,赞美和吐槽者皆有。我给电视剧很高的评价,虽然有一些可以讨论的地方,例如旁白问题,例如对角色把握的到位感问题,但整体相当大气了,可以看出对气度和诗意的追求。

  有一集,孙少平在矿山上,抱着双卡录音机收听贝多芬交响乐的情景,可能许多人不理解,可是这是一代人的精神自传,如果我们探寻一下那一代人的精神历程,你就会理解,那个时代,物质比现在贫乏,对精神营养的渴求,对经典文明遗产的向往、探寻是强烈的。如果还有分歧,那正是代与代之间价值观的分歧。 《平凡的世界》里有外星人出现的情形,现在人们觉着荒诞,可是一点也不荒诞,它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那个时代,我们是订《飞碟探索》的,是关注星空的,是充满求知欲和想象力的。没有那个时代的空气和土壤,路遥不会横空出世, 《平凡的世界》也不会凭空而降。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忠实原著之作,为什么要忠实?我觉着这里面容纳了主创人员的认识和思考,吃透了原著的价值和意义。忠实又分两个层次,形似和神似,我觉得它基本达到了。 《平凡的世界》以现实主义精神,展现的是积贫图强,充满觉醒冲动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以时代、地理和蕴含着历史合理性的浓缩着时代主要冲突内容构筑的生活图景,从中又能读出今天的历史脉络,读出一代人的精神记忆,折射着当代人的精神诉求。 《平凡的世界》的描绘,是那么形象,又那么充满理想性,是扎根现实的理想性,是源发于生存、生命内里的理想性。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抓住了这一点,找寻到了拨动这个时代神经的那根弦。

  我们讨论《平凡的世界》 ,会问,路遥的作品,为什么仍然有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他的作品在几十年的传播与接受中,超过当代几乎所有作家而获得广大读者的空前认同,为何还能引发又一轮言说的冲动?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展开新的空间,它定是感受着当代人的情绪,呼应着当代人的诉求。这个诉求是具有历史脉络的、具有时代冲动和民族愿景的。

  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刷新原著

  作者:李星文 

  路遥有火一样的热情,现实中是勇猛精进的写作,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小说中是浓烈的自尊和自卑以及总是被现实击溃的爱情。电视剧继承了他的灼热情怀,但也进行了不小的改编。

  开篇的“中学开饭”被公认为深得原著精髓。一是小说中对风雪和环境的描写直接变成了旁白,二是简陋的饭食和少平坚毅的面容,瞬间让人觉得这事可信。

  应该说,这部剧的主创人员对小说和作者有一种虔敬之心,无论是情节的取舍,还是方言的学舌,乃至服化道方面的精细努力,都意在留存原著的味道。在顺利地给予书迷们“忠实原著”的安全感之后,电视剧移形换影地做了很多重构。

  对原著最大的改编莫过于倒换了孙氏兄弟的主从地位。原著中孙少平是男一号,叙事中心,孙少安是大配角,辅线人物。从目前播出的版本来看,孙少安是无可置疑的男主角,叙事重心始终在他身上,而且整个人物的调性也不同于小说了。

  小说中的孙少安虽然是乡村能人,但农民的蒙昧和软弱他都有,其凡人的属性更多,电视剧中的孙少安更接近英雄,不管是智慧还是胸怀乃至武力,都是超越常人的。只有一件事他显得有些“怂” ,就是放弃了对润叶的爱情,可是婚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叠加,他也是几经挣扎之后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的确不是一往无前的情圣,但也不能像李向前一样简单指责他:你为什么不娶她,你也是个汉?

  为什么舍少平而取少安来担纲?我分析,是因为少安能更好地折射一个时代的艰难和奋进。他一直扎根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中国最为天翻地覆和波澜壮阔的区域就是农村。某种程度上,孙少安和《老农民》里的牛大胆是一样的,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老百姓要过好光景” ,并且为此不屈不挠地付出努力。

  为了让社员多一口吃的,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私分了猪饲料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再次冒天下之大不韪实行包产到户。争水源,他力服两村。开先河,他炸山打坝。原著里散落的“英雄事迹”被梳理运用起来。小说里的孙少安更立体、丰满,但作为戏剧人物不可爱。电视剧里的孙少安传奇性更强,正是强情节电视剧中所不能缺少的天神般人物。

  由这样一个农民带头人来串联全篇,就是输出正能量,就是名著的当代性复活。而孙少平不具备驱动这种主题的可能性。他在小说里的行动不乏自强和昂扬,但缺乏上升的曲线;洋溢着绝不屈从命运的硬气,绝不低头世俗的高贵,但这更多是一种精神活动,不适合影像叙事。

  电视剧没有背叛小说的框架和人物走向,但通过素材的取舍,已经完成了对原著的刷新。孙少安进行了精神补钙,孙少平更多被放进了暗场,配方变化后,这已经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了。孙少安和孙少平是“50后” ,在中国的广袤国土上,“50后”仍然充当着社会的中坚力量。 《平凡的世界》记录和折射了他们青年时代的艰难与奋进,感染和激励了接踵而来的“60后” 、“70后” ……历史拔步向前,孙氏兄弟的困境已不复存在,但历史也是循环演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真情永不过时,奋斗总有价值,这是今天重看《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是新旧两代人精神连通的沟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