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2014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在京发布
中国电影应加强现代题材作品的海外传播力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主办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验中心揭牌仪式暨2014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
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进行了四届,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量化基础和创新依据。2014年调 研共回收1592份有效问卷,涉及五大洲66个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团队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绘制 了数百个图表。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相关数据,表示此次调研 重点探讨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和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外国观众选择观影渠道的影响两方面的内容。
数据显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促进作用,向外国观众传达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如自强不息、和平和谐、家国情怀等,同时从 多元角度树立了“和谐中国”的国家形象;外国观众看中国电影越多,越认同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越能加深对“和谐中国”的国家形象的认同。但同时也存在一定 问题,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对建构“崛起的中国”“先进的中国”这一国家形象时,并未起到有效作用,反而加深了外国观众对中国“古老的”“落后的”印象。回 看近些年在国外斩获大奖的中国电影,大多展现了中国古老、落后、未被开化的风土人情,“乡村荒野”和“中小城市空间”是这些影片聚集的焦点。对此,黄会林 认为,应该深入挖掘丰富的现代题材,强化此类作品的海外影响力,创作大量能够客观展现现代中国国家形象、现代国民精神风貌、充满人文情怀的优秀电影,同时 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电影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维护国家形象的自觉性。
在创作类型方面,数据显示,文化猎奇依旧是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诉求所在。功夫片、神话片仍然是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品牌类型,对于动作片 来讲,中国的“神话传说”和“人物角色”是外国观众偏好的元素。对于纪录片来讲,中国“人物角色”、“历史故事”、“文化哲学”和“风土人情”是外国观众 偏好的元素。对于剧情片,中国“历史故事”是外国观众偏好的元素。外国观众对当代中国题材电影以及电影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风貌缺乏浓厚兴趣。
黄会林认为,传播什么样的中国电影,怎样传播好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后者而言,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覆盖率较小,电 影宣传推广曝光率较低,中国电影在国外仍属于“非主流”电影。她认为,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第一,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建立电影“走出去”的扶 植机构和扶植政策;第三,与国外成功的电影发行公司进行战略性合作,打通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和放映关卡;第四,加大中国电影新媒体的推广力度;第五,深入了 解国外发行机制和受众特点,提高中国电影宣传、营销的力度和有效性。 (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