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225年后,“徽班”再进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7日09: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祝 静
    《徽班进京》剧照 《徽班进京》剧照

  3月31日晚,安徽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大幕轻启,曲惊四座,由安徽演艺集团出品、安徽省徽京剧院倾力打造并全新创排的大型新编徽剧《徽班进京》在此上演,演员韵味悠长的唱腔、充满激情的表演与观众高涨的热情交织在一起,久久不散。

  小故事演绎大主题

  《徽班进京》是安徽省徽京剧院为纪念徽班进京225周年而作,这也是该院继2013年1月推出轰动之作《惊魂记》后的又一重磅大戏。如果说两年前公演的新编徽剧《惊魂记》是用古老的徽剧演绎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那么此次推出的新编徽剧《徽班进京》则以艺术的形式通过一个徽班在京城求生存的故事,再现了最初进京的徽班艺人们历经磨难,兼容昆腔、秦腔、汉调,最终形成京剧的艰辛历程。“我们今天排演这台大戏,就是要继承前辈艺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徽剧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安徽省徽京剧院院长许北雄说。

  “这部戏筹划了多年,其间数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今年初正式排演。”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徽班进京》制剧人兼艺术总监李龙斌介绍,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该剧采用写意的手法,从一个徽班的故事体现徽班进京这一宏大的主题,同时还沿用了《惊魂记》中“大红大绿、大喊大叫、大锣大号、大蹦大跳”的徽剧表演风格。

  戏曲评论家安志强对该剧的大胆创意及表演特点颇为肯定。“用生动的故事反映民族大题材,从大题材下发掘小切口,《徽班进京》的创作手法新颖、主题深刻。同时,从故事情节编排到舞台呈现,该剧都对徽剧进行了全新探索,使徽剧的表演风格更加鲜明。”安志强说。

  名家跨界助阵

  《徽班进京》沿用了《惊魂记》的原班人马:导演徐勤纳是国内知名的戏曲导演;制剧人、艺术总监李龙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舞美设计是来自国家话剧院的王培森。

  同时,该剧主演阵容也相当强大,除了安徽省徽京剧院当家小生汪育殊、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陈娟娟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外,还有两位重量级嘉宾助阵——来自上海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梅兰芳金奖得主李军,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他们的共同出演,重现了当年徽班广纳博采、徽汉合流的情景。

  对于李军、黄新德的跨界助阵,李龙斌给予了高度肯定。“李军和黄新德都是戏曲艺术大家,有着扎实的戏曲基本功,此番跨界改唱徽剧,对于他们来说,可谓轻而易举,不仅唱得好,而且句句都很‘挂味儿’,很好听。”

  而对于艺术家跨界加盟的意义,李龙斌似乎想得更多、更远,“不仅仅是请他们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更是我们剧院青年演员学习的榜样。”李龙斌笑着说,“这更像是我们的苦心劝学,希望通过这难得的朝夕相处的机会,帮助青年演员迅速成长,确保徽剧人才不断层。”据他介绍,在3个多月的接触中,汪育殊的成长很是明显。“李军的唱腔非常圆润,汪育殊唱起来虽然嗓子亮,但用我们行话说,‘腔不圆’。经过李军这段时间的指点,汪育殊进步很快。”

  徽班进京焕生机

  徽剧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又相继进京,成为梨园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徽班进京”。

  2015年是徽班进京225周年。对于安徽省徽京剧院来说,2015年的春天是个忙碌的时节。结束了合肥的公演后,剧院还要马不停蹄地备战进京的演出。据介绍,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安徽省文化厅、安徽演艺集团承办的“安徽新创精品剧目展演”活动于3月31日至5月16日先后在合肥、北京两地举行,6家演艺皖军携7台新创精品剧目——徽剧《徽班进京》、《惊魂记》,话剧《徽商传奇》,舞剧《徽班》,黄梅戏《小乔初嫁》、《寂寞汉卿》、《半个月亮》,进行14场演出。其中,7台大戏中,唯有《徽班进京》是今年新推出的原创剧目。同时作为“头炮”,《徽班进京》将于4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李龙斌表示,无论是《惊魂记》还是《徽班进京》,都是剧院近年来探索徽剧发展路径的尝试,相信这些原创剧目在不断丰富徽剧剧种的同时,也会焕发出徽剧的勃勃生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