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 正文

徐 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广受赞誉——离人民最近的现实主义作品,最受人民欢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4日00: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健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广受赞誉——

  离人民最近的现实主义作品,最受人民欢迎

  石磨、包谷、信天游、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近一个月来,无数观众都被一部讲述平凡世界中普通劳动者奋斗历程、洋溢着质朴浓郁陕北风情的电视剧 感染着、打动着,它就是《平凡的世界》。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自2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 开播以来,以其对原著作品的精诚改编、厚积薄发的精良制作,以及真情呈现平凡人与苦难抗争的励志剧情,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 双丰收。3月2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在京联合举行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研讨会。中宣 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作书面讲话。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中国作协 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主持。

  传递出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立足1975年到1985年这10年的中国城乡社会,表现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变迁和理想追求。虽然 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但今天的观众依然没有忘记这部作品,并且给予了热情的追捧。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部质朴的电视剧具有如此穿越时空的力量?

  黄坤明指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秉承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情怀,在主题、细节、气质和风格上忠于原著,细致地展现它所描绘的生活,真诚 地讲述平凡人群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为我 们今后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该剧坚持以现实主义精神表现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和希望就在前方。剧作的编导和小说的作者一 样,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多侧面,既有集体劳动的欢快,也有生活贫困的苦楚,既有对青春爱情的热望,也有断崖式的鸿沟对爱情的阻隔。整部作品反映 的生活面之广、细节之丰富、人物之立体,在表现相似题材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李伟表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成功,最应该感谢的是时代和生活,正是因为作家路遥和现在的创作团队始终秉持扎根人民的态度,才成就了这部优 秀作品。文学基础作为电视剧创作决定性的因素,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下一步北京市委宣传部将在抓好统 筹规划、选题策划,把好剧本前端、播出终端,以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继续着力,推动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北京特色和首都水准的优秀文艺作品。

  “《平凡的世界》当时默默无闻,没有很大反响,但是获奖之后大家越看越有味道,评价越来越高;这部电视剧也是,当时有人担心,因为路遥的语言是 散文诗,能不能改编,改编以后如何,开始也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但是播出之后,时间越长,它发酵出的社会影响越大。”李准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要在现实中 把对生活、对人民的真诚贯彻到底,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有可能走向永恒。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此次电视剧的创作成功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同时,该剧能够吸引 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成为很多“80后”、“90后”谈论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些观众从剧中发现了自己和时代的联系,发现了自己和主人公的关系,而这也 正是该剧的现实意义之一。

  坚定的人民立场,透彻的群众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

  黄坤明认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自己摆放在人民中间,把书中剧中的人物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 父老乡亲,对他们怀有真挚的感情。 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人民立场、透彻的群众视角,才使得小说和电视剧都显得大气厚重、从容不迫。它启示我们,离人民最近的现实主义作品,最受人民欢迎。

  徐麟认为,《平凡的世界》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无私的友情和爱情,对弱者的同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对一种更好的生活的追求等,这些无比珍贵的思想之花不能被淹没和遗忘,而应该在当前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重新焕发出更为顽强的声音。

  “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尤其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眼中不由得饱含着泪水,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的记忆。剧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我们都真切地经 历过、抚摸过、为之疼痛过。”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表示,路遥用冷静的观察、平实的记录、真诚的打捞在创作,电视剧改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我们今 天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像路遥一样身体力行,在生活的沃土里锻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

  据介绍,2006年,出品方从路遥家人手中购买到《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改编权,从制作到播出,前前后后经历了整整9年时间,其间不断地修改、打磨。与会专家对制作方以传世之心对待创作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学评论家雷达从原著分析入手,肯定了电视剧的成功。他认为,原著内贯穿着一种不屈的、向上的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强烈追求,这在年轻的孙少 安、孙少平身上,表现尤其突出。正是这种精神追求,激荡着一代代青年人的心。从书的卷首语可以看出,它不仅要表明历史交替时期的具体生活变动,而且要呈现 在古老大地上和沧桑岁月中人们的坚忍与追求。电视剧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实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深度融合,这是该剧获得较大成功的主要原因。“由于编创者 们能够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与潜在的生活本质联系起来,这就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既可以了解到多年前的陕北日常生活场景,同时也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加 入进来,在作品中找到情感共鸣。”

  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

  阎晶明把《平凡的世界》看做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它将一个时代的生活情况和风貌,以及特定氛围当中人们的欲望追求和爱恨情仇都非常鲜活 地保存了下来,体现了文艺创作与时代风貌的关联。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都给当代观众提供了具有原初起点式意义的感情和价值观的丰富材料。 它不同于一般的农民题材,而是让我们看到农民始终是与土地有联系的。整个电视剧从头到尾都有劳动的场景,这是该剧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该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这个故事所讲述的那个年代,不仅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更在于它是生活于上世 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一代人的精神写照,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春记忆。没有一个时代的爱情像那个时代的爱情那么纯粹,对精神上的价值观那 么重视。人的心中永远都会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理想,有时候我们没有机会把它激发出来,但《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作品提供了这样的激发点。昨天的现实主义变成今 天的理想主义,它为我们当下的生活找到了一个精神支柱。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路遥的这句话引发了文艺评论家畅广元的感概。在他看来,这既应该成 为作家文学使命的重要内涵,也应该是电视剧改编所要达到的文化要求。《平凡的世界》的成功改编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上的重要话题:怎样把我们民族中那种 艰苦卓绝追求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发扬出来。显然,该剧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而可贵的探索。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认为,路遥的写作看似平铺直叙,却是 写给未来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观照到当代人的情绪、呼应着当代人的诉求,这种诉求是具有历史脉络、时代冲动和民族愿景的。孙少平在矿山上抱着双卡录音机 收听贝多芬交响乐的情景,可能有一些人不太理解,可这是一代人的精神自传。没有那个时代的空气和土壤,路遥不会横空出世,《平凡的世界》也不会凭空而降, 改编后的电视剧也不会如此打动观众。

  仲呈祥认为,今天我们总结《平凡的世界》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创作者、制作方坚持向原著学习,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坚守路遥的文学精神和理想,打造精品力作的决心不动摇,自觉克服浮躁的创作心态,自觉抵制快餐式文化消费的诱惑。

  参加研讨会的还有王海平、陈东、梁鸿鹰、向云驹、周由强、毛时安、郦国义、聂伟、肖云儒、李星等2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陕西三地的相关领导、文艺评论家以及该剧主创代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