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西望胡杨》:见证北京人的援疆岁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23日11:28 来源:中国民族报 漠涵
作者 :孙晶岩 出版单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作者 :孙晶岩 出版单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孙晶岩堪称报告文学领域的一位“女汉子”。她出版的《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五环旗下的中国》等长篇报告文学,每每以“国字号”的书写视野与叙述规模著称,其写作难度甚至让一些须眉作家深深敬佩。

  从2010年起,孙晶岩的足迹遍及新疆和田地区的三县一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师的各个角落,跋涉行程达数千公里,最终写出洋洋6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西望胡杨》,全景式地见证了北京人在和田的援疆岁月。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内地人往往对新疆缺乏基本认识,只是对其异域风情的神秘、偏远怀有一种古老的想象,或是根据道听途说,作出想当然的定论。特别是近年来,新疆的暴力恐怖案件上升,一些内地人对维吾尔族产生了误解。孙晶岩认为这种误解源于陌生。

  孙晶岩记得自己年轻时,曾有幸得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谆谆告诫:何为“田野调查”?就是调查者一定要进入到现场并且至少在那儿待半年以上,这样才有可能挖掘到“真东西”。此后,孙晶岩成了一位田野调查的忠实践行者。

  为了展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新疆,孙晶岩在进行田野调查的同时,深入新疆档案馆、图书馆,研读史书,查阅资料,还拜维吾尔族朋友为师,学习维吾尔语,以便与维吾尔族群众进行深入交流。她的种种努力,表现出一位拥有文化眼光和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作家,对新疆人文的关切。这些努力,丰富了全书的知识性,赋予了《西望胡杨》一种新疆知识“小百科”的阅读价值。

  和田古称“于阗”,是北京市援疆对口地区,而和田的面积比16个北京还要大。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一位研究和田文化的日本学者曾有过这样的结论:“在公元前一世纪后的一千年中,于阗王国是连接南方藏域文明、西南方印度文明、西方波斯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东方大中原文明的十字路口。”而另一个事实是,和田荒漠居多,四季多风沙,干燥少雨,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西望胡杨》从和田的现状追溯维吾尔族的由来、变迁及民族融合,描写了昆仑山对和田绿洲的滋养,讲述了和田的玉石文化、丝路文化、长寿文化、风土人情。在书中,作者认为新疆音乐的兴盛必然有文学因子的支撑,维吾尔族文学史是诗歌发展史,维吾尔族是一个重情重义、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民族……这些对于维吾尔族文化史、文学史、音乐史、民族变迁史的描述和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孙晶岩曾经在大西北当兵,对援疆干部及其家属的奉献感同身受。她常常自费为生病的援疆干部买营养品,与洛浦县的援疆干部一道为贫困的维吾尔族群众捐款,回到北京还常去援疆干部家中看望他们的亲属。于是,援疆干部很自然地把她当成知己,坦诚交心。作者可以如数家珍般叫出上百名援疆干部及其家属的名字。在这些北京援疆人的人生旅途中,和田绝不是匆匆而过的驿站,而是曾经付出心血、洒过汗泪的疆场,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孙晶岩为什么把援疆人员比作胡杨?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与操守的自我写照:“就像在大漠深处拔地而起的胡杨林,胡杨不嫌弃土壤的贫瘠,不惧怕风沙的肆虐,不屈服于干旱的威胁,把根深深扎在大漠中,心手相连,根须相拥。”

  不可否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商业色彩浓重的报告文学,在素材搜集过程中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种报告文学的质地必然单薄浮浅,甚至虚假。《西望胡杨》的调查扎实,创作严谨。正如评论家李朝全所说:“写报告文学,犹如作史立传,不能不慎重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它是要为历史留存档案,为时代立此存照,为人群作此画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