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真探》:侦探剧也有诗意和远方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9日09:59 来源:北京日报 大禹
    《真探》剧照 《真探》剧照

  满是被晕染的老照片,有现实中的烈火,也有轻烟笼罩中的过去,在男女声的低声吟唱中,路易斯安那州的魅影被掀开,这是美国HBO侦探剧《真探》的开篇,中国观众说,这是在王家卫身上才有的痕迹。其实与王家卫无关,只是在罪案剧多靠案情离奇取胜的今天,《真探》却另辟蹊径,它像一条吐着信子的眼镜蛇,在17年前的那桩离奇案件中窥探着暴力的根源和本质,而在这幽深的窥探中,人性又无可非议地占据了高地。正如《赫芬顿邮报》评论所说:《真探》关注的并不是光鲜而标准的人类道德,亦如片中饰演警探拉斯特·科尔的马修·麦康纳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永存”。《真探》半纪录式的风格、多视角的叙述、双主线结构、案情推进的缓慢,都不可避免地会让习惯了传统罪案剧一集一案、高密度情节的叙事节奏的观众失去耐心,但是如果“硬着头皮”看下去,就会发现在电视剧众多的“胭脂俗粉”里,《真探》的确与《好莱坞报道者》的中肯评价高度一致:“这是继《亡者归来》、《昭雪》、《小镇疑云》之后,又一部在情绪、节奏、结构以及视觉上相当出色的影片。毫无疑问,这是2014年最出色的电视剧之一。”

  早在1990年,由大卫·林奇编剧并执导的《双峰镇》(Twin Peaks)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真探》的前生,尽管后者在影响力上并没有当年的《双峰镇》那样轰动一时,但全篇幅围绕一桩奇案展开叙事,营造极致神秘感的方式有过之无不及。时隔多年后,《真探》携手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在路易斯安那州给HBO的迷你剧注入了又一支强心剂——整剧中散发出来的哥特风格和贯穿始终的爱与绝望的这个挣扎,都将使其永垂美剧青史,而这一切或多或少也是由于导演凯瑞·福永的成功掌镜以及他身上古典主义的积养和血液里的日本暴力美学。全篇所流露出来的美国南方文学式的“喧嚣与骚动”,不禁将人拉回到上世纪60年代《出租车司机》残喘的街头,一种黑色叙事的压抑感也随着电影式的构图铺排开来,仿佛拉斯特(Rust)和马蒂(Martin)两个人的人生就天然地裹挟在宗教罪案的疑云中,从未脱净,也无从摆脱。尽管,第一季的结尾处拉斯特和马蒂这两个硬汉在医院冰释前嫌,相拥而泣,甚至连素日里怪诞阴冷的拉斯特也暖意十足地说道:“你知道吗?关于天空你弄错了,以前,这个世界只有黑暗,要我说,是光明占了上风”,但这并不破坏全剧整体的美学风格。从这个意义上看,《真探》之真,寻找的不仅仅是事实的真相,也是发掘人性的真相和内心的又一自我。

  心理学上讲,“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样的心理自我辩护在拉斯特身上尤其明显。从最一开始,到“觉得天空的蓝色不如他意,都可以跟天空干一架”,到发现原来是“光明占了上风”——这不仅是因为普世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更是因为拉斯特在1995到2012这17年的人生跨度中经历了太多颜色的天空,他经历过无数次的“仰望”,最终愿意相信头顶上的天空是光明的。而这,不仅仅是拉斯特一个人的“真相”,也是属于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的,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像他这般幸运地见到光明之色。站在这个层面看《真探》,罪案本身就显得不是那么举足轻重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整部剧花了大量的笔墨在强力刻画人物。

  与大部分侦探剧借助“巾帼女英雄”来调色的惯用方式不同,《真探》老老实实地讲着男人间的故事——一个乖戾多变,生活动荡;一个精明强干,中产富足。如何驾驭这样两条本应没有交集却又处处都是死结的人物线条,既要保证人物之间不会互相同构,又要确保在追求真相的一致目标时能够有充足的合理动机,对于任何一个剧作家而言都不是一件易事。讲一千个风花雪月的故事不难,难的是讲一场没有风月的故事。比起美女特工,《真探》里这两个“其貌不扬”的老男人更耐人寻味些。

  在HBO发布的《真探》幕后纪录片中,关于该剧,编剧、导演、艺术指导、化妆师都反反复复地提到了一个词“自然”。他们反复重申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要制造“自然”,而是寻找和发现“自然”,比如旷野里的一棵树,路易斯安那州的那片静谧之湖,在这个辛苦的发现之旅里,《真探》里的一切就是真相,不管是人物眼里的外在世界,还是编剧笔下的人物内心。用导演自己的话讲:“我只是用了一个非常规的方式去讲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而这个在“圣经地带”讲故事的非常规方式,就是有的放矢地还原。沉浸在《真探》的诗意罪恶中不能自拔,环顾国产电视剧婆媳大战、宫廷艳史、谍战风云的一派繁华景象中,忽然深深地感受到一丝凉意——原来这接地气的热闹和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电视里也该有人生的真相如探,如《真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