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解读传统的文化密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9日09:22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

  综艺节目《最爱是中华》

  解读传统的文化密码

  图为《最爱是中华》节目现场。  图为《最爱是中华》节目现场。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小说戏曲、民俗风情、人文地理……日前,贵州卫视推出的传统文化竞技节目《最爱是中华》,以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特质,引起广泛关注。

  近几年,传统文化成为综艺节目的新宠,涌现了《中华好诗词》《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一批荧屏新作。这些节目多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某一类别,如诗词、汉字、成语、对联等。《最爱是中华》别出心裁,以综合性取胜,更难得的是没有为了知识的广度而牺牲深度。“通常情况下,‘面儿’摊得开了,‘底儿’就容易薄,这个节目却烙了一个大而厚的饼。”该节目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如此评价。

  在这个综艺节目几乎与“娱乐”画上等号的时代,《最爱是中华》却坚持不走泛娱乐化的路线。不请明星:报名的参赛选手多是国学爱好者,参加专场的特殊选手则多由节目组发掘、邀请。不靠社会热点话题哗众取宠:无论选手身上有多少看点,都不偏离节目的核心。制片人余庆认为,“保持节目的纯粹是第一位的。”

  如今,《最爱是中华》已经播至第二季,无论内容还是结构都有了调整升级。节目设置了“外国人”“天才儿童”等专场,并增加了填字游戏“文化密码”,使趣味性大为增强;题目从单纯的文史知识扩展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时间跨度也从古代扩展到了近现代。三个环节的设置各有深意,考察的是选手不同的能力。如“才高八斗”环节,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说出所抽中人物的8个关键词,对总结归纳能力是不小的考验。“名师高徒”则是选手与导师互动最多的环节,在猜词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同一个知识点,也可能在不同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再加上导师讲解,达到了“理解、记忆、展开”的效果。

  对于文化竞技类节目,好的题库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节目组在题目设置上格外用心。贵州卫视成立了专门的题库组,历时三个月,仅参考书就买了几百本;题目初定后,又从贵州的几所大学聘请专家担任顾问;最后由参与节目录制的三位导师再次把关。“好的题目要兼具专业性和普适性,要充分考虑大众熟悉度。”康震表示,一些看似普及的知识中其实存在不少误区,节目组在设置题目时也是有的放矢。比如,一个选手抽到的人物是关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桃园三结义”,最后发现关键词中没有这一条,十分不解。对此,导师指出:桃园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杜撰的情节,史书《三国志》并无记载。又如人物哪吒,关键词“三头六臂”同样落选。原来,“三头六臂”是《西游记》中的说法,而在《封神演义》中描述的哪吒是“三头八臂”。由于两部作品中的描述不一致,故题库不予采纳。这类题目,体现了严谨的治学作风,也加深了人们对一些文化常识的辨析和理解。

  “举全台之力,不要泛娱乐化,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策划之初,贵州广播电视台肖凯林台长对《最爱是中华》提出了这样的三条寄语。从中,我们看到了以传播国学为己任的拳拳之心,看到了传统文化为荧屏带来的别样气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