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让“无人飞行器”从科幻走进现实生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7日15:16 来源:成都日报(成都)

  “从研究生毕业到辞职创业,3年时间,真的太艰辛了,坚持所积累的财富却是受益无穷的!”昨日,在锦江区汇融国际11楼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幻实科技公司总经理唐承苗、业务经理林伟围坐在笔记本电脑前,演示之前开发的一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滑动鼠标,一个带着拍摄装置的小型飞行器在几个电线杆之间来回飞行,电线的实时图像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了出来……“这将是公司未来的主营业务—‘无人飞行器’地面站控制系统……”林伟向记者介绍,现在市面上使用的飞行器基本上都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控制,而他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套编程来实现飞行器“真正无人”操作。例如,通过编程控制无人飞行器来实现线路检测和电力抢险等工作,从而代替某些危险或者有难度的人工作业。

  瞄准方向 强力攻关

  “现在许多领域都在使用无人机,比如航拍、电力巡检、灾情探查、无人机送货……”聊到他们的领域,唐承苗和林伟就像“打了鸡血”,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给记者“普及”了十多分钟的无人飞行器相关基础知识。

  在唐承苗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不少小型飞行器模型。这些是他们为设计软件而专门订购的。“幻实科技不做硬件,但在无人飞行器这一块,专注于飞行器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唐承苗告诉记者,眼下正在攻关的软件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控制飞行本身的,比如无人飞行器需要钻进隧道、或者在大风的环境里面飞,这个软件能帮助它精准飞行,顺利执行飞行任务;另一部分是为无人飞行器携带的设备比如摄像头、感应器等定做软件,实现人机合一。

  谈到去年的业绩,唐承苗坦陈,去年的订单只有100多万元。但他相信,一旦打开无人飞行器这扇大门,订单实现每年数倍的增长也“极有可能”。“无人飞行器未来市场广阔,我们就选准它了。”正因为对前景充满信心,公司这帮年轻人都铆足了劲,大家除平时的正常上班外,周末还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来一起讨论和学习。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迅速,项目推进也比较顺利。

  辞职创业 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整整一个上午,在幻实科技的办公室里,10来位职员都在电脑前忙着伏案设计。“他们都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来。”唐承苗喜欢和这些师弟们一起工作,在他们身上,他能看到自己当年创业路上意气风发的“影子”:从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有着一份众人羡慕的工作,想开创“不一样”的人生,辞职创业,经历过迷茫与无助,靠着坚持,日益有起色。

  2009年,从电子科大研究生毕业后,唐承苗和校友林伟进入国内某一知名通讯公司。10多万的年薪,每天朝九晚五,他们成了标准的“IT”男孩。让人羡慕的工作,却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索然无味。工作3年后,两人一拍即合,选择了辞职创业,“其实,刚辞职时,都不知道去干什么,很是迷茫,压力也大,房租、水电费,每个月开销也很大。”坐在旋转办公椅上,回想起创业之初,林伟记忆深刻。

  “刚出来时,没有办公场所,两个人就在家里工作;找企业支持,想思路,连个基本的方向都没有。”唐承苗说,刚辞职的半年异常困难。“我们这一行,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外行做不来,但我们这种刚起步的小公司请不起专业人才……”唐承苗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创业的经历让他们至今心潮澎湃。“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无论多艰难,都要咬牙坚持下去,开创‘不一样’的人生。”当问到对当初的决定是否后悔时,两个大男孩不假思索地摇头。

  过程艰难 抱在一起坚持是种财富

  中午,公司员工匆匆吃过午餐,又开始了设计工作。

  “现在虽然还是忙,但创业环境好了很多,我们经常会和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他们给我们技术上的支持。”林伟说创业之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2013年初,唐承苗和林伟的事业终于出现了转机,通过母校联系,他们拿到了国内某知名研究所的部分“外协”项目工作,这个项目技术要求高,报价却很低,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个“练手”的好机会。

  为了尽快出进度,两人又过起了“图书馆—实验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1点以后。为了增加研发力量,两人又招了几个本科生做助手,手把手教。半年后,第一份项目完工,两人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该研究机构的认可和评价,逐渐在圈子里有了些名气。

  随着创业的深入推进,两人渐渐捋出了发展的重心—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无人飞行器”,并开始和某些科研机构、研究所和高校开展合作。“地理信息系统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一个软件,也是我们主攻的方向之一。”唐承苗介绍,现在他们一边做项目,一边带一些研究生做实战指导。在他们的感染下,有好几个研究生师弟师妹毕业后也选择了创业。去年,一位在北京某知名研究所工作的校友也辞职来到成都,加入了他们的团队。

  “创业路,很艰难,趁着年轻,抱在一起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人生财富。” 对于未来,唐承苗和林伟信心十足。

  本报记者 陈方耀 实习记者 赵荣昌 文/图

  作者:赵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