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文艺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6日13: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放鸣 徐 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其中两个“最能”的论断在新的认识高度上阐述了中国文艺应当具有的本质属性,明确了中国文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所应当发挥的独特作用。进一步说,要求文艺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既是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文艺健康发展的自身使命。中国古代历来就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传统,形成了重视文艺反映现实,发挥社会教化作用的深厚积淀。当今,在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提升国民素质的紧迫任务面前,更加需要中国文艺勇于担当,成为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

  首先要探讨的是,中国文艺怎样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这是要求文艺工作者真实而又富有深度地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表现处在民族振兴伟业中的国人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特别是生动地书写中国梦的实践历程,书写普通中国人的出彩人生,这正是最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国风貌。如何肩负起“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的重任,已经成为中国文艺面临的重要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为文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如何深化对于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的认识,我们认为,需要厘清几个实践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第一,代表时代风貌与作家艺术家的个性呈现问题。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的理论探索,在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问题上,文艺理论和批评界已有共识。而今强调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并非要限制作者的创作选择,抹杀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并非要求文艺回到“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大一统局面,而是要求作家艺术家正确把握文艺与时代、小我与大我、创作题材与自身审美特性的关系,自觉担当起文艺的时代使命,进而发挥自身优势,突显艺术个性,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风格来书写我们的时代。第二,代表时代风貌与文艺的娱乐功能的关系。文艺的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本来就是统一在整体的审美功能之上的,但是在艺术实践中又确实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实问题。在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之下,文艺的娱乐功能被过度放大,猎奇式的、浅表化的、快餐化的、一味媚俗的甚至“重口味”的书写和创作在博人眼球,对经典的“祛魅”和“戏仿”流行,进而形成了传统韵味疏离、意义中心泛化、人文关怀淡薄、作秀恶搞成风等倾向,浮泛的娱乐化以及媚俗之风降低了文艺应有的品位。这样的文艺显然不能代表当今的时代风貌。说到底,还是要准确把握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既要发挥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又要体现时代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最为重要的是积极寻求主旋律与娱乐性的契合点,形成“叫好又叫座”的审美效应。我们不应当把两者对立起来,文艺代表时代风貌也必须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走向,寻求娱乐性与超越性的审美对接点,近期热映的影片《智取威虎山》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第三,代表时代风貌与艺术家的批判精神的关系。强调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绝不意味着否定和抹杀作家艺术家的批判精神,也绝不是倡导歌功颂德,粉饰现实。恰恰相反,在艺术家揭露现实、反思现实的批判精神中就蕴含着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追求,蕴含着对于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的呼唤。有论者指出:“文艺精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梦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黄坤明《弘扬中国精神 凸显文艺灵魂》,见《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5日)这其中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无疑包含了作家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也足以代表时代风貌。当然,艺术家的批判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或者是深沉的现实主义情怀,或者是先锋主义的创作姿态,抑或是寓庄于谐,针砭时弊的幽默喜剧等,都可能以其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来激励和启迪人们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今提倡文艺代表时代风貌,还有一个更为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面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文化竞争,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紧迫任务,中国文艺如何面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准确阐释中国精神,主动塑造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形象。这是中国文艺代表时代风貌的题中应有之义,迫切需要作家艺术家增强主动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能力。近期,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精彩上演,赢得好评如潮,这是继《云南映象》《木兰诗篇》之后,又一次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成功展示。当前,在确立文艺应当主动塑造面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形象的自觉意识之后,我们要着意探索文艺中国家形象的丰富内容,譬如勤劳、善良、勇敢的中国人形象;古老、多彩、现代的中华文明形象;发展、开放、和谐的中国社会形象;优美、宜居、独特的中国生态形象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艺中的中国形象塑造是具有双重功能的,并非只是对外传播所用,它同时也对自己的国民有着影响、凝聚、启迪、提升的作用。当前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的国民行为严重损伤中国形象的事件充分说明,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必须建立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基础上,必须强化全民族维护国家形象的意识。因此,文艺实践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应当针对本土国民,强化“形象接受”方面的探索,在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公民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其次要探讨的是,中国文艺怎样才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应当说,引领时代风气是对文艺的价值导向要求,是对文艺审美功能的深度阐释,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中国文艺要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业,要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创业征程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担当起引领一个时代风气的重任。实际上,代表时代风貌与引领时代风气是当代中国文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可偏废的使命与责任,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和递进的关系。我们既要重视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和表现生活,更要重视文艺作品所发挥的启迪、引领、激励、提升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中国文艺要发挥引领时代风气的作用,应当紧紧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着力:第一,着眼于历史继承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熔铸在文艺创作中,形成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工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恰恰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骨气和底气。我们需要深度提炼其中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构成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深厚根基。第二,着眼于现实指导性,把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文艺发挥引领时代风气作用的中心内容。对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以艺术的方式来弘扬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把文艺活动当做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传声筒。应当切实尊重艺术规律,注重发挥各门类艺术的各自优势。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第三,着眼于世界文明对话的需求,把真善美作为文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文艺的社会作用其实就凝结在真善美所代表的认识(启迪)作用、劝喻(教化)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之中。艺术作品对于真善美的生动呈现,能够在审美的氛围中发挥启迪人生智慧,传递道德正能量的作用。重要的是,如何调动艺术活动中主体与受众的审美自主性,实现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与自觉求美的积极心态之间的内在契合。这就需要把文艺活动作为一个由创作者、批评者、欣赏者共同参与的“审美场”,从中把握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各个关键环节。

  进一步说,要实现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需要从创作、批评、接受等多方面入手,来构建文艺“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的实现机制。首先是创作层面,如何提升作家艺术家自身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意识,自觉地把文艺当做铸造灵魂的工程,就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反观文艺界的某些乱象,“少数创作者为了金钱名利,不分善恶美丑,混淆是非观念,为了博取眼球,在作品中肆意展示暴力、欲望以及所谓的人性之恶。还有一些创作者,宣称自己的创作只是为了自我宣泄,为自我写作、为快感写作成为时髦的口号。”(张江《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见《求是》杂志2015年第1期)存在这类乱象,无疑会降低文艺自身的品位,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审美功能。这里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团结凝聚、教育引导、影响激励,将体制内外、协会内外的各方创作力量聚合到“中国梦”的文艺书写的精神旗帜下,将个人书写与家国情怀、展现自我与影响大众有机结合起来,发出鲜明的时代强音。其次是批评层面,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功能,不仅要有作家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实践,而且需要理论批评界通过健康的文艺批评来大力倡导、积极扶持,需要从文艺如何代表时代风貌与引领时代风气的视角来强化对作品的评价和引导,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创作导向,批评存在的不良倾向,鼓励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情感、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这就对于理论批评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继承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的批评传统,运用历史的、人民的、美学的、艺术的观点来评价和鉴赏作品,切实增强批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信力,更加强调文艺本身的审美作用和社会效果。从理论批评的作用上说,既要针对作者,发挥对于文艺创作的诊断、评价、导向作用,也要针对读者和观众,发挥对于作品理解的鉴赏、阐释、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全媒体时代,一些文艺现象可能具有吸引眼球的话题性,其中也存在值得关注的倾向性问题,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文艺批评来加以匡正和引导。再次是读者和观众的接受层面,文艺作品审美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受众的审美接受水平和审美趣味选择,尤其是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类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下,受众的审美选择权更加重要。因此,实现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价值功能,必须重视读者和观众作为接受方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拿怎样的优秀作品去占据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对受众发挥潜移默化的启迪和陶冶作用,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能促使创作者下功夫拿出精品力作。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具有鲜明价值导向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如何以当今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如何经受市场机制的考验而表现出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影响力。这就要通过创意和制作机制、评价和推介机制、受众引导和接受机制构成合力,真正实现让高水准的作品有高票房、高收视率、高阅读率。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实践问题依然十分艰巨,切实解决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去解决文艺创作链中各个环节的培育、引导和建设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