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守护传统村落 传承中华文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6日09: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健 黄尚恩 行超

  不久前,随着纪录片《记住乡愁》的热播,古村落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怎样传承等话题,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谈论视野。近年来,各地政府在非遗的保护、 传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古村落遭遇 的生存危机,让人们的“乡愁”正变得寂寥而陌生。以古村落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非遗保护重要的空间载体和人文基础。全国两会期 间,不少文艺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守护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人们的“乡愁”。

  传统文化的土壤正在消失

  “最近10年,我们失去了90万个村落。2001年,我国的村落有360万个,到2011年是270万个。”长期关注古村落保护的冯骥才委员以 数字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忧虑。“就在我们开会的这一天,可能100个村落没有了。”他认为,与数量减少一样紧迫的是,我们的村落大都没有村史,相关的史料 记载到乡一级就到头了,很多对村落的记录只保存在村民的记忆里,惟有通过口述的方式才能记录下来。但是口述史也没有人做,因为有这部分记忆的人也去世了。

  在关注古村落现状的同时,田青委员更为担心的是传统文化的丢失。今年大年初三,他到陕北做田野调查,看到相关情况后非常震惊。当时乡村正在进行 一场演出,戏台上的演员努力在唱,但台下只有五六个老太太,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而打工回村的年轻人要么打牌,要么看电视,没有人关心戏台上演出的内 容。面对空空荡荡的演出场地,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非遗”保护的田青感觉“很苍凉”。“现在是有钱请戏,但是没人看戏。”

  因此,田青认为,我们现在保护古村落和“非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村落的文化传统正在遭遇时代的冲击。当下年轻人接受的是工业乃至后工业时代的流 行文化,而古村落及其背后的文化更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让这些接受了流行文化熏陶的年轻人还生活在原来的文明里面,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保护古村落不仅 仅是保护古建筑,更多的是要保护它的生态环境,包括这个村落里产生的文明。在城镇化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不仅在城镇中有继续传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故乡 是一个丰富的、有内涵的故乡。记住乡愁,这个“乡愁”是要有内容的,假如传统文化都消失了,乡愁也就缺少了可以承载的内容。

  很多“保护”变成了“破坏”

  对于古村落不断消失的原因,冯远委员认为,一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对古村落破坏的趋势未见有效遏制;二是古村落在发展中“空巢化”现象和村民无力维护造成的自然衰落严重;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通过修缮老旧房屋等改变了原貌。

  范迪安委员谈到,古村落保护是要让人留得下来、休养生息、传承文化,而不是仅仅变成给游客看的,要避免所有的保护措施都以打造旅游景点为目标。 现在有很多古镇非常漂亮,但旁边立着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欢迎到此一游”,实在大煞风景。实际上,村子里的房子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自身的结构与 景观,富有文化气息。人为去设一些观景台,村里开辟所谓的文化广场,其实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结构。而且所有的保护措施都以旅游景点为目标就出现问题,会造 成新的大同小异、千村一面,同时也失去了家园建设的真正意义。

  在冯骥才看来,目前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很多、困难也很多。我们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保护而保护,是在跟一些反文明的、反文化的、金钱至上的野蛮行为做 斗争。目前,古村落的保护权不在农民手里,而是在官员、学者、开发商手里,变成了官员的政绩、学者的科研成果、开发商的资源,他建议古村落保护能够上升到 国家策略的高度,让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不少代表委员都认为国家应该在古村落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出目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言恭达委员认为,虽然在古村落的保护中 各级政府都做了不少努力,但是问题在于花了很多钱,效果并不佳,可以说,钱没用在刀刃上。一些地方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视觉污染”,比如 “建筑风格污染”、“公共设施污染”、“声光电污染”等,产生了保护的负面效应。冯远认为,各级政府在保护过程中应该首先进行全覆盖调研,设定底线、红 线、高压线,把保护成效列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的硬指标。

  重视修复农村文化生态系统

  潘鲁生委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出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二是专家参与,集中建 筑学、社会学、经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专家,研究村落保护的措施;三是村民参与,让村民既是村落保护受益者,也是村落保护第一责任人,恢复传统营造 工艺、保护传统艺人,一地一规划,一村一方案,重视修复农村文化生态系统,激发农村文化发展活力。

  冯骥才谈到,保护文化遗产和古村落,首先要懂法、知法,莫让法律条文变成一纸空文。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有非遗法和文物法,但没有得到很好执 行。因此,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首先应该树立依法保护理念,将执行实效列入年度考核,并建立起对相关部门的问责机制。此外,任何一个地方的村落保护、文 化传承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按照一张文化地图来进行,不能随意地进行保护建设。当然,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以及传承人培养方面,我们也需要下更大的力气。

  欧阳黔森代表认为,现在很多人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面临流失的危险,因此,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来自贵 州的他分享了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成果,认为只有从政策方面真正落实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才能谈得上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他还提出,中国文艺工作者必须立足本国、本土、本民族文化,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借鉴他国的先进文化,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 特色的文艺作品。

  钱念孙代表谈到,保护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在今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渊源和精神家园,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许多棘手问 题,依然能够从中找到解决的答案。比如,我们当下所遇到的种种道德困局,本质上是如何做人问题。传统文化对如何做人,有许多系统思考和精彩论述,其中最得 到突出强调的是“君子人格”。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是激活和倡行其中的君子文化,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改善我们精神家园生态质量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村落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