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全国两会上的民族文化之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3日12:11 来源:中国民族报

  在北京的春风中,全国两会即将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民族文化的关注热情不减,其中有不少亮点。

  保护民族文化,共有、共赏、共享

  两会期间,身穿布依族传统服饰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菁,成为媒体镜头追逐的对象。王菁希望,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多培养一些创意人才,让民族文化能够更瑰丽地绽放。

  像王菁这样,以身穿本民族传统服饰等方式,唤起媒体、社会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关注的代表、委员不在少数。他们的意见和提案涉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方方面面,比如语言文字、歌舞艺术、文物等。他们庄重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为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代言,为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文化需求发声。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认为,交融不是要把民族的文化传统融没了,更不是把少数民族融没了。交融是使我国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各民族所共有、共赏、共享。这是未来民族工作的侧重点或者说是一个总体的走向。也就是说,过去好的东西要坚持,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在侧重点上应当有所考虑。

  重视文化传承,培养能人和受众

  “广西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但民歌传唱度却不是很高,让人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唱出的民歌不多。”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艺术剧院演员韦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广西音乐人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元素的歌曲,但是特别出彩的作品不多,令人遗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批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的专业人员,二是缺少地方资金、政策扶持,缺乏培养观众的平台。这两方面直指文化传承的核心。

  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传统文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师贺颖春认为,应当培养能人传承民族文化“香火”。她在《关于加大对裕固族民族文化保护抢救的提案》中建议,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做出突出贡献和具有特长的人员给予特殊政策照顾,提高产业带头人综合管理、开发制作和经营销售的能力。

  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是人们的共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纳西族)提交了《民族化的服装进校园的建议》。她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服装这一载体,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民族化的服装以校服的形式进入校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加强对外交流,提升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硬件设施越来越好,需要创作更多好的文化作品,打通各民族间的情感之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海霞认为,“四个认同”要从两个方面贯彻执行,一方面是汉民族的主流文化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另一方面是边疆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认可和认同。现在,我国每年生产的影视剧虽然很多,但是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并不多,需要多创作一些质量好的关于边疆少数民族题材、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歌曲和舞蹈。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在各民族不断交流中产生的,并在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对此,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明证。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认为,“一带一路”的文化自信源于民族文化的强大。要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格外重视我国的跨境民族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我国56个民族中有33个民族跨境而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这些跨境民族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保护和发展这些民族的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壮族作家樊一平建议,广西相关部门可组织成立一个少数民族影视语言译制中心,将好的文化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此外,还可以成立东盟文化影视译制中心,将中国各民族文学影视作品译制后,推广到东盟国家,沟通民间情感,深化思想交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