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一部饱含民俗意识的歌剧

——喜看修改版原创歌剧《骆驼祥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3日10: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景作人
歌剧《骆驼祥子》剧照  凌风/摄 歌剧《骆驼祥子》剧照 凌风/摄

  3月5日至8日,作曲家郭文景的修改版歌剧《骆驼祥子》在国家大剧院连续四场演出,引起业内外轰动。人们在惊喜之余,由衷感叹这是一部步入世界歌剧殿堂的杰作,是中国原创歌剧中难得的好作品。

  郭文景是一位真正了解歌剧音乐语言的作曲家,这部歌剧从序曲至尾声,音乐始终在一种整体的、主导的推动力下向前演进和发展,剧中的情节转换、人物对峙、感情交流、戏剧升华,都统统融入到音乐的有机框架中,包括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在内的各类演唱形式,亦被牢牢地“镶嵌”上歌剧化的“标签” 。整部歌剧形式上的完整和内容上的充实,均被整体性、戏剧性的音乐语言所“包容” 。

  歌剧《骆驼祥子》中包含着强烈的民俗意识。老舍的原著是一部京味儿十足的典范,强烈的地域性和阶层性,使它带有很多“白话儿”特征和“调侃”韵味。郭文景很好地借鉴了众多“京味儿”艺术的精华,将京韵大鼓、民歌小曲乃至国粹京剧的旋律、节奏、韵味揉入其中,使正歌剧形式与民俗滋味紧密相连,营造出了既恢宏大气,又亲切“耐听”的艺术感。歌剧中人们听到的群众合唱,车夫们的“调侃”重唱等,都时不时让人感觉出“京彩”的气息。

  剧中采用了很多混声合唱,这些混声合唱很特别,很多都是赋格性的“穿插”性段落,而声部间的复调化处理则将整个合唱团变“活” ,为群众场面的处理带来了个性化的生机。该剧中还有数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咏叹调,它们均有着意大利歌剧的借鉴之笔。其中,虎妞对祥子所唱的咏叹调戏剧性强,感情浓烈,而小福子的咏叹调则显得优美、忧郁、清纯、抒情,其旋律淡而飘逸,情思沁人肺腑,大有普契尼式的抒情特点。

  《骆驼祥子》的管弦乐配器是一绝,整部歌剧配得很重,铜管与打击乐在某些地方甚至成了主力,然而奇怪的是,这些乐队段落从不压唱,且不时发挥着“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演唱不“倒字” ,也是该剧的一大特点。从歌剧唱段中听得出来,作曲家为此做了大量深入研究,掌握了汉语四声和京味白话的特点,将剧中所有唱词的韵律都安排在了正常的声调上。当歌剧演出时,人们听到的是音律与白话融洽般的自然结合。

  《骆驼祥子》的A、 B两组演员各有千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演A组祥子的韩蓬和饰演B组虎妞的周晓琳,二人唱演方面的进步非常大,特别是周晓琳,饰演的虎妞“蛮”性十足,情感上的对比非常细腻。

  此次的歌剧《骆驼祥子》是修改版,比起去年的原版,修改版在音乐和戏剧上更精炼、更集中,对人物个性的塑造亦显得更加准确。笔者认为,修改版弥补了原版的不足,改掉了一些不清晰之处,少了拖拽感,总体上更加成熟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