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郭敬明等影视力量进军科幻界业内人士预言 2015年将是中国科幻片元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3日09:53 来源:深圳晚报 杨慧

  近日,正在外界纷纷猜测郭敬明的下一部青春电影是什么的时候,郭敬明宣布转型——进军科幻电影圈。此前,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就已悄然签约了一大批科幻作家, 陈楸帆、陈弈潞、飞氘、宝树……其中不乏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85后新锐。郭敬明不是独一个,这两年以来宣告要进军科幻电影的导演和资本大有一窝蜂之 势,包括宁浩、张艺谋、贾樟柯、周星驰等大导演。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言,2015年将成国产科幻片元年。可以说,各类资本和大导演的兴趣意向以及刘慈欣的 《三体》在国际上获得的重磅声誉是近年来开始改变国内科幻小说生态的催化剂。

  科幻

  等待瓜分的大蛋糕

  在此之前,科幻文学是非常小众的类型文学,它的受众基本上都围绕着《科幻世界》和四川科技出版社打转,这是因为中国科幻小说还是很不成熟,读者、作家还有 出版体系都不成熟。中国的科幻从清末民初出现以后,就几经中断。一直到1995年左右,市场才重新复苏。在很多成年人的记忆中,科幻小说就是《小灵通漫游 未来》和《飞向人马座》的代名词,当时它们的影响力比现在的《三体》影响还大。但长时间的中断、隔绝使得几代科幻文学无论是写作风格还是读者,都没有任何 传承。

  而现在的形势是,科幻文学将与其它文学品类站到一起,开始接受商业化的洗礼。读客图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出版业内达成共识:科幻是出版界近10年来,唯一没有火过的成熟类别,是一块未被瓜分的大蛋糕,是畅销处女地,读者群规模庞大,购买能力强。

  磨铁图书老总沈浩波透露,公司正在加大科幻类小说的出版比重,去年他们借着《异星战场》电影上映,推出了同名小说,旗下还有国内科幻作家钱莉芳和王晋康等 签约作家。新星出版社则专门成立了“大象文库”,从大师、新锐、经典、流行等多条产品线全方位打造科幻出版的新星品牌。上海译文出版社道格拉斯·亚当斯的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也推出了续集《宇宙尽头的餐馆》。

  商业

  给科幻圈带来新意

  虽然各出版社都在争抢签约科幻作家,但科幻作家陈楸帆告诉记者:“目前有知名度的原创科幻作家只有数十人,规模小且大都不是职业作家,创作频率不高,而且 整体上来说,作品还是以模仿西方的科幻题材和风格为主,并且题材比较窄,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太空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缺乏让人‘哇’地叫出声来的想象力和独 特性,也缺乏思考的深度和锐度,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而令科幻迷小小担心的是,在郭敬明生意眼光和手腕之下,科幻文学和青春文学并没有多大差别。郭敬明说:“国内一直把青春文学限定为‘青少年写的东西’,但 我认为现在市场正在把青春文学导向了‘青少年想看的东西’。今后青春文学会向多元化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青春的小情绪’这类题材上。年轻人想看什么,市 场就应该提供什么。在我看来,我签约的这些科幻作家和其他作家并无本质上的差别。”

  对于这些签约的科幻作家来说,和最世文化的合作几乎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陈楸帆除了在最世文化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专栏作品和短篇小说外,长篇小说《荒潮》 也以非常快的速度推出。他的感慨是:以往任何一家合作的出版社都没有这样的效率和执行力。执行力之外,最世文化的推广和渠道能力,也让这些科幻作家看重, 基本上签约他的作者,销量都翻倍增长。对于这些以往几乎只在小圈子里被认识的作家们来说,和最世文化的合作的确意味着他们正经历商业上的进化:曝光率更 高、书卖得更好,当然还有更高的版税。

  郭敬明的底气来源于最世完善的商业化水准,也来源于对科幻小说前景的判断。他说:“科幻小说在今天已经发展到包容了许多亚文学类,包括硬科幻、软科幻、社 会学科幻、政治反乌托邦、架空历史、科幻奇幻、科技惊悚,等等,这些是青春文学读者群甚至整个成人读者群都感兴趣的领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