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狼图腾》帮助世界停止退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2日10:22 来源:北京晨报
 让-雅克·阿诺 让-雅克·阿诺

  近期最出人意料的电影,非《狼图腾》莫属。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中法合拍电影,早在几天前,国内票房就已经突破6亿。当然,《狼图腾》的热闹不止属于中国,在法国上映首日,《狼图腾》观影人数就超过8万,这个数字意味着,它在当日上映的16部电影中排在首位。很难不让人想起几年前,小说发表之后全球范围内版权争夺的热况。而令国外媒体和评论界更加感兴趣的,显然是这部影片和小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背后“狼”这一表征的意味以及越来越紧迫的环境问题。

  抗争是陆地间

  真正的力量

  狼,自古是人们眼中令人敬畏的战士、是天神派来的草原守护者,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2月19日起,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狼图腾》登陆中国院线。小说通过一名北京知青试图驯服一匹狼的故事,对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作出了批判。

  以姜戎为笔名的作者出版了《狼图腾》,随后这部处女作引发了现象级的轰动:在中国,销量超过500万册,并且盗版书的销量还要远超这个数字,一个保守的估计数字是1600万册。从2004年至今,这本书的成功仍在持续,它一直排在销量首位。该书的版权已被超过28个国家的出版社购得,其中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开价10万美元购得该书的英文版权,并邀请美国著名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为本书的翻译。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也花了两万欧元获得它的德文版权。一位东京出版商则出了30万美元获得它的漫画改编权。2006年12月,“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姜戎以7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0位。2007年,小说的英文版获得首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接下来,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拍摄的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掀起了又一股《狼图腾》热。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导演让-雅克·阿诺被看作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他看上去为人友好,对人甜蜜而且温和,头顶着一头如同羊毛般的银色卷发……你无法想象当他露出尖牙的样子,当然,他讨厌被当作一只动物。有一些工作,你生活中的每一分钟都不可能遇到危险,你永远不会被撕咬,也不需要打架。但狼不一样,狼每天都要为它们的生活去争取。这是一个战士的使命。”报道指出,让-雅克·阿诺就如同影片中那些因为战斗而遍布伤疤的野兽,“一只狼只会感兴趣谁会是下一个牺牲品。”在让-雅克·阿诺看来,抗争是陆地间真正的力量,“我觉得非常荣幸,可以帮助这个世界停止退化……我一遍又一遍地在电影中做着同样的事情。我隐藏了它——通过改变时间、地点和英雄。”

  电影拍摄曾备受争议

  在出版发行数年之后,《狼图腾》一书依然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广泛的社会争论,电影版的上映让这一现象卷土重来,从作者,到小说,再到电影。

  让-雅克·阿诺说,2007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的代表亲自到巴黎邀他执导《狼图腾》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惊讶。中方制片竟然想让一个外国人来执导——虽然他曾经凭电影《熊的故事》荣获法国学院电影奖、在拍摄动物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中国国内曾有网络舆论表示对小说和作者反感,希望电影延迟拍摄。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方对其给予了全面的自由去改编故事,在最终上映的版本中,涉及历史及草原生态破坏等敏感问题均没有遭遇删改,“你所看到的影片就是我最初的创意和最原始的剪辑”。电影《狼图腾》,在这方面似乎成了意外——在不少看过电影的外国评论家看来,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在中国是无法通过审核的。

  作者小心谨慎的行事作风和低调的态度并未能阻止他的著作引起广泛的社会争议。姜戎作品中所涉及的主题足够使一些人忧心忡忡,德国汉学家顾彬曾说这是“法西斯主义文学”。姜戎则为自己辩护,强调纳粹运动从未将德国人视为绵羊一样对待。他捍卫自己自由的写作视角。作者让人惊讶之处,也在于他对蒙古文化的热爱与崇拜。对那些保守主义的知识分子来说,人们不能将农耕者等同为懦弱的绵羊,更无法接受草原民族对农耕文化的入侵是在为汉文明注入活血。

  从商者认为

  其赞颂全球化竞争

  影片《狼图腾》根据出版于2004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狼群与蒙古牧民原本自由自在生活在宽广的草原,而随着一系列的错误政策实行,造成了草原生态的严重破坏,草原被大量开垦、狼群遭驱赶捕杀,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在小说的最后,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蔽日地肆虐北京,浮沉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这是每个北京人都理解的事实。当然,天才讲故事不能只留给我们一个暗淡的前景,有文学评论家提醒附加60页行动呼吁来结束这本书。

  故事中,主人公陈阵是一名被派到内蒙古乌拉盖大草原插队,负责定居游牧民族和消灭狼群的知青,他为广阔的草原、自由的气息、奔跑的马儿与狼所震惊和感染。在一次与狼对峙中,陈阵被它们的野性所吸引,他偷养了一只小狼。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研究狼的生活。驯服野生动物是一个完美的好莱坞剧情,尤其是那一幕——当他意识到对狼最好的驯服就是杀死它们。

  小说得到了许多从商者的支持,他们从书中读出了对全球化竞争的赞颂,也因此,《狼图腾》引发了知识分子和商业领袖间激烈的辩论。一部分人认为它其中一个中心思想是大多数中国人是温驯的绵羊,能够接受任何领袖,而不像书中所描写的与之相对的蒙古狼群,他们是掠食者,更具独立性,也更加成功,也由此引发了商界“狼学”。

  而在包括作者在内的更多支持者看来,自由与民主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自由精神的民族极易被蹂躏,这也被历史上蒙古族和满族入侵者的统治所印证。草原上的人是游牧民族,是狼,相形之下,传统的农耕者,是羊,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受害者。书中传达的信息十分明了,羊应该变为狼,抓住缰绳,塑造自己的未来,就像狼。

  畅销书作者靠写作获得平静

  尽管这本书大获成功,但姜戎没有参与图书销售的任何活动——不管是中国出版社,还是外国出版商。包括刚刚在北京举行的电影首映礼,姜戎依然没有出席。作为一位畅销书作者,他并不是一只狼。已经年近70岁的他坐在北京西边一个满是竹子的园子中一张藤编的凳子上,腼腆而且保守,好像一只他的国家闻名世界的熊猫。

  在德国《明镜》周刊的采访中,姜戎拒绝提供照片,“我讨厌几乎所有的炒作,它们会让我心脏病发作,只有写作才能让我平静。”

  六平方米的房间里,包围着高耸的书架,当他开始坐下来写他的书的时候,他的妻子注意到丈夫奇怪的变化,“突然,他开始每天把自己锁在他的办公室里,并且拒绝告诉我他在干什么。”

  直到首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颁奖,姜戎的身份才公布于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狼图腾》都是姜戎唯一的著作。

  1946年,这位原名吕嘉民的作者出生在上海周边的苏北革命根据地。他的父亲吕炳奎是抗战时期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母亲是知识分子。他曾经加入红卫兵,1967年,他自愿前往内蒙古插队,并在那里一呆就是11年。

  1978年,在知识青年返城浪潮中,姜戎离开草原回到北京。其后,他做过高校经济学系的学生,也当过老师。

  晨报记者 何安安 综合编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