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何申:正月思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1日10: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何 申

  爆竹声声,甲午年过去,乙未年到来。都说日子好了不那么盼过年,翻台历乐了,“盼过年”的大有人在,做台历的就是——从元旦那日就标了“农历乙未年”,撇了腊月直接进正月了!可以理解,一年过得比一年好,盼着过年说明心气高。但做事还要认真,过了“三十”,马年离去,羊年才来到。

  “三羊开泰”,许多吉祥的词语都从春晚的舞台上走进人们的心里,令人欢欣着又企望着。正月里阳光灿烂,连塞北的凉风中也有些春天的气氛。农历节气就是不得了,到了某时,大地就要强烈表现出时令的特点。我年轻的时候没有春晚没有电视,三十晚上就靠串门聊天熬夜,但也有那时的快乐。正月里头一天,穿上新衣去拜年,小伙子大姑娘为了精神帅气,就脱下笨重的棉装,浑身上下透出春天的气息。

  那时拜年是个累活,亲戚多的长辈多,跑了这家跑那家,再回家腿都酸了。等到个人家有了电话那年,就方便了,初一零时,拜年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放下再想打就占线。后来我就提前半小时打,错开高峰。现在是短信、微信拜年,还是群发,太先进了。再过些年,说不定又有什么新手法,是啥说不准,但肯定有。

  正月里家中安静,老两口没话找话说说也够,就各干自己的事。老伴是看书,特别看外孙子的中学课本,为辅导做准备;我是打开电脑写东西。我早先想写什么,都在脑子里记着,现在不行,有了想法,没准过一会儿就忘了。为此我一旦有了“灵感”,就在电脑里建个文档立个标题留住,成为“待写稿”,一般情况下,总有个三五篇待命,再慢慢写来。这个法子说来是跟章回小说家张恨水学的。民国时期张恨水给各报馆写小说连载,坐着黄包车,车停在一家报馆,他进去就写,一会儿写完一回,坐车再到另一家报馆写。向前人学习,当初我最多时,同时开写过三篇小说,抓过一本稿纸写一阵,写烦了,再抓另一本写,内容人物都不一样,但一点也不乱。说来还是年轻好呀,可惜这“年”哗哗地来,嗖嗖地过,挡都挡不住,欢乐之间就年过花甲又要奔古稀了。

  还好,我倒没觉出老,还得用电脑写作用邮箱发稿,还能开车满街跑。只是大意了,去交警队查,违章不少,没有超速,全是压白线。那天想表现好点,停车买串冰糖葫芦,压线,扣三分,罚一百。一串糖葫芦,花了一百块零五毛钱,把老伴心疼够呛。但那也得开,羊年像山羊一样,稳稳的,把白实线当“三八线”,一点也别碰。

  早将他乡当故乡,但正月里来也思津门故里。小时候,正月里是一定要跟老爸看戏去。天津市有热闹去处叫南市,临街多二层楼,带花檐廊,各色招牌铺天盖地,商铺饭馆戏园子澡堂子旅店分不出个数,还有小窄胡同,生人乍来绝对眼晕,但我至此就如鱼入大海,钻来窜去。小戏园子也多,木结构,楼梯窄且陡,踩得嘎吱响,搁现今都是危楼。若坐二楼头排,就跟坐在演员头顶上一般。倒也好,没有扩音,听得清楚。我爱看武戏,但这边园子台口小,演文戏多。最怵头的是《二进宫》,李艳妃抱个假孩子往正中一坐,咿咿呀呀一唱,完啦,打个盹儿醒了还唱呢。但我老爸和众戏迷都眯着眼晃着头听得津津有味。徐延昭一唱好点,不困了,谁知下一段是《玉堂春》会审一折,苏三跪着唱,这不是煎熬我吗!我就得想法儿,要买些零食吃,老爸这时也大方,跟园子里扔手巾板儿的一说,就有糖堆儿送来。冰凉,酸甜,一点点吃,吃到戏散了,跟老爸身后,迷迷糊糊往家走。年根儿,煮肉的香气弥漫在大小胡同里,深一口,好舒服。路灯少,老远才有一个,人走着,影子大了小小了大。影儿大时,我想,什么时候我才能长成这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