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唤起乡愁情感 涵养世道人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0日09: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胡占凡

  编者按:“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记住乡愁》是一部由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该片于今年元旦播出,为观众渐次展开了一幅幅属于故乡的画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速的城市化与现代化,更多的人远离了自己的文化故土。镌刻在石碑上的告示训诫、书写于宗祠里的堂号郡望、蕴含在田畴柴门间的勤俭忠孝,等等,随着时代变迁而远去,滋养生命的精神家园变得越发遥远和模糊。《记住乡愁》基于此一时代背景,选取了100多个传统村落走访拍摄,通过找寻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宗族的故事,探索、发现、研读属于我们共有的文化过往。

  2月27日,该片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多位文艺评论家聚集在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部央视热播的电视纪录片。本报特刊发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2015年新年第一天,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从各方的反馈来看,《记住乡愁》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共鸣,唤起了海内外华人的乡愁情怀,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仅开播一个多月,节目视频在央视网各终端收视次数就达1371.8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969万,在Facebook等海外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主题帖总曝光达1301万次。

  服务大局,凸显媒体社会责任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谈到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今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在云南大理古生村考察时说:“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它们大都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众多中国人难以磨灭的乡愁。这些内容都是纪录片《记住乡愁》力图精心展现的重要内容。

  《记住乡愁》制作团队在基层采访中,很好地贯彻和领会了习总书记有关乡愁的定义,我们确立了“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的选题标准,用鲜活的实例诠释了乡愁的深刻内涵,可以说,纪录片《记住乡愁》以看得见的古村落为载体,以受众听得进的故事为手段,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凸显了国家主流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立足外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内宣的需要,也是外宣的重要使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是中文外宣频道,向世界推介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的了解,消除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偏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在接到《记住乡愁》制作任务后,央视高度重视,成立了策划组、摄制组、编审组、主题歌征集组、包装组、宣传推广组,专门负责具体落实拍摄制作和推介任务。全体创作人员多次召开研讨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并自觉地将其贯穿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中。为深化选题理解,制作团队还邀请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传承”“乡村里的传统美德”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以加深创作人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明确创作方向。

  央视抽调精兵强将,组成40多个摄制组同步拍摄。拍摄的传统村落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敬畏自然、崇尚环保的,每集节目通过记录传统村落村民的发展状况和生活状况,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和发扬,探寻古老文明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生动形象地解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理交融,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见人见事,更要见思想见精神。《记住乡愁》在创作过程中,着力从几个方面出亮点、出新意:

  一、“一村一美德,一村一传奇”。虽然以弘扬传统价值观为主旨,但是节目避免了概念化和说教,注重以故事说理、以情动人;在采访专家时,要求专家的点评生活化、口语化、故事化,在看似随意的表达中蕴含精到的理念。在解读家谱、楹联、建筑符号时,也都采取了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使观众在故事中悟出道理。

  二、贯穿强烈的寻根意识。每集节目均以古村中珍藏的家谱族谱、家规祖训为载体和叙事线索,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使传统价值观立于深厚的根基之上,既赋予了史料价值,又增强了说服力。拍摄中,不少古村落的负责人表示,以往很少从这些角度思考乡村文化的保护,中央电视台此次拍摄《记住乡愁》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浅显易懂,可亲可学。每集节目均提炼出一句当地民间的俚语俗话作为主题,使观众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观获得生动直观的理解。比如以“勤”为主题的节目选取的俗语是“勤劳出富贵,懒惰生贫穷”;以“义”为主题的节目选取的是“见利忘义众人嫌,举义行善家业兴”;以“感恩”为主题的节目选取的是“晓感恩,得寸进”;以“善”为主题的节目选取的是“与人为善是大家福气”。选取的人物皆为普通村民,讲述发生在村民间的凡人小事,透过平凡中的不平凡,呈现传统美德在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使观众产生亲近感,进而见贤思齐。

  四、手法多样。除了在拍摄中采用纪实手法,节目中还使用了文艺化的手段,片头、片尾加入了抒情性的主题歌。各种艺术元素的融入,大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精心打造,产生广泛影响力

  在全球华人征集主题歌词活动中,共收到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件来稿,在主题歌词的作者中,年纪最大的90多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3岁。评委会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永远的乡愁》、《生根的地方》等30首作品入围。著名作曲家为13首优秀作品谱曲,作为《记住乡愁》的片头和片尾曲播出。中央电视台还录制播出了《我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音乐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为实现传播效果,依托央视网的整体资源,在前期歌曲征集、后期节目播出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联动。在“新浪微博”开设《记住乡愁》主页,话题以记住乡愁为主线,根据每一期播出的内容设计出分话题。在腾讯网上设计微信公众号、网友晒图活动。开通CCTV-4微社区,并建立《记住乡愁》专题和《记住乡愁》专属微社区,在观众观看节目的同时邀请其到微社区分享自己的乡愁记忆。

  央视网专门为《记住乡愁》搭建了节目官网,权威发布节目资讯。央视网、手机央视网、CCTV手机电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CCTV移动传媒、央视影音客户端等终端密集推荐、轮播节目视频,提升了节目影响力。同时,开展了多样化的社交互动活动,通过微信平台推介、话题征集、诗歌朗诵、系列微视频、原创微博、手机游戏等形式,吸引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节目开播以来,引起媒体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纷纷刊文盛赞,认为《记住乡愁》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以春风化雨、润人心田的方式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是一大创举。节目不仅对当下社会具有很好的教育、借鉴意义,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有媒体高度评价说,《记住乡愁》是一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发现精神文明源头的寻根之旅,也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传经之作。

  随着《记住乡愁》的播出,激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不少观众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来自美国的观众说,《记住乡愁》是在心灵深处深层次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从节目中看到了贯穿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来自欧洲的观众说,在这些节目中,我们看到的“孝悌忠信礼义”的故事,远比在任何一部小说中读到的精彩。尘封了百年的传统文化实体,以百集纪录片的形式重回岁月和大地。

  与此同时,来自各领域专家学者也给予积极评价。清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说,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启迪着后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历史养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不能忘掉历史文化的根。北京大学的民俗学教授认为,乡村中的传统文化习俗也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它们带给观众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

  《记住乡愁》第二季将于年中启动,央视会一如既往地精心做好《记住乡愁》第二季的采访、制作和播出工作。同时,树立全媒体传播理念,综合运用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多种手段,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格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