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怀念我的朋友考琳·麦卡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06日09: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 尧
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中英文版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于1月29日不幸去世,享年77岁。这一天距离她2014年9月4日给我写邮件才4个多月。没想到这竟然是她写给我的最后一封邮 件。听到她去世的噩耗,再读这封由她的私人助理尼基(Nikki)代笔的信,我不由得悲从中来。

  我是应清华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朋友之托,邀请麦卡洛来华访问的。因为她早就向我表示过,希望有机会能来中国看看,见见那么喜欢她的中国读者。接到我的邀请,她很快就回信如下:

  亲爱的李尧,

  收到你的邀请,我深感荣幸。可是我无法成行。现在我已经75(原文如此)岁了,坐在轮椅里,眼睛看不见,不能再读书,旅行也已经不可能了。但我非常感谢你还想着我,希望你们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最良好的祝愿!

  考琳·麦卡洛

  看了这封信我心里很难过。我知道,对于一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作家,不能阅读,不能行走,意味着什么。

  我是2004年10月,因为翻译麦卡洛的长篇巨著《摩根的旅程》(Morgan’s Run,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认识她的。尽管她的代表作《荆棘鸟》和她本人早已为我熟知并且热爱。那时候,她住在太平洋深处、离澳大利亚东海岸尚有 1000英里之遥的一座5英里长、3英里宽的小岛——诺福克岛上,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从1980年起,她在这座小岛定居,到2004年我认识她的20 多年间,考琳·麦卡洛创作出版了十部长篇小说,一部传记。其中《罗马主人》(Roman Master)系列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她因此被看作历史学家。1994年被授予澳大利亚麦夸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7年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 政治科学系国际项目中心监事会成员。一直以来,麦卡洛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极富创造力。麦卡洛为《摩根的旅程》写了一篇序言。她在文章中说:“《摩根的旅 程》将被中国阅读,我深感荣幸。衷心感谢中国读者喜欢我的作品。”字里行间,充满对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中国人民美好未来的祝愿。她说:“从 某种意义上讲,《摩根的旅程》折射出中国的历史。因为中国在过去许多年里也曾是东印度公司和其他外国贸易财团的牺牲品。倘若不是这些公司的阴谋诡计和秘密 活动,欧洲各国政府,特别是英国政府对当时尚处封建统治下的亚洲诸国及其邻近地区的政策或许全然不同。尽管1776年的美国革命是导致英国占领澳洲大陆, 并且把它变成一座巨大的、无法逃脱的监狱的直接原因,英国对中国的考虑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历史早已成为过去。21世纪,澳大利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摩根的旅程》涉及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 可以向中国读者保证,《摩根的旅程》描绘的事件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性一直延伸到理查德·摩根本人……中国人民和澳大利亚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今天拥 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先人的痛苦与磨难之上。”

  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大作家,考琳·麦卡洛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的读者情有独钟。她在为《摩根的旅程》撰写序言的同时,还签名赠给 我她刚刚出版的《呼唤》(The Touch)。她说:“《呼唤》里有一个重要情节,介绍了19世纪中国人在澳大利亚金矿的生产、生活状况。其中一个主要人物是中国人,希望中国读者喜 欢。”我没有辜负考琳·麦卡洛的重托,《摩根的旅程》还未出版,便开始翻译《呼唤》,2006年3月,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翻译过程中,我被这部被誉为 “《荆棘鸟》姊妹篇”的家世小说与爱情传奇深深打动。时至今日,在我翻译的50多本书里,《呼唤》依然是我的最爱。而考琳·麦卡洛在该书中表现出来的对中 国人民的美好感情,更让我感动。我惊讶地发现,虽然近年来,由于多元文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主流,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华人(包括清朝末年到澳大利亚淘金 的华人)形象,并不鲜见,但是像考琳·麦卡洛这样对曾被白人种族主义者踩到脚底的澳大利亚华人全方位的赞美与歌颂绝无仅有。考琳·麦卡洛不仅由衷地赞美中 国人的勤劳、智慧、善良、正直,而且作为医学家,她对中医、中药、中餐,乃至中国功夫,也都推崇备至。在她的笔下,所有中国人从心灵到外表都非常美丽。在 这本书里,她精心刻画了一个被奉行“白澳政策”的殖民主义者送上绞刑架的、名叫玉的中国姑娘:

  ……玉坦然微笑,深棕色的大眼睛里没有丝毫恐惧,更没有后悔。玉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之感。

  ……玉穿着黑裤子、黑褂子,被带了出去。她长发盘起,在头顶挽了一个髻。从天而降的雨水似乎一点儿也没打搅她。她看起来那么安详,稳稳当当地走着。没有牧师到场。玉拒绝这种精神上的抚慰。她坚持说,她没有洗礼,不是基督教徒。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被判绞刑的人这样勇敢。”狱吏对站在身边的亚历山大说。

  《呼唤》出版后,其影响虽然不及《荆棘鸟》,但也一度颇为畅销,为中国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所喜欢。

  因为真诚、善良,考琳·麦卡洛便特别善于体察人情,善解人意。她深知译者的艰辛,不止一次对我说:“非常感谢你把我的文字和思想翻译成另外一种 非常不同、也非常艰深的语言。”2013年,她又把出版不久的自传《没有烦人琐事的生活》(Life Without the Boring Bits)郑重地签名寄给我,希望我能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作为“国之瑰宝”的考琳·麦卡洛一直拒绝撰写自传,但近年来,她被病痛折磨,苦不堪言,也许 预感到来日无多,终于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为读者奉献了这部剖白心路历程、撰写人生体验和写作生涯的自传。在该书中,她回忆了童年及青少年时代对她一生产生 重大影响的事件。描述了她性格古怪、近乎残酷的母亲以及为逃避苦难、背井离乡的父亲对全家人命运的影响。

  考琳热爱生活。她为生活而哭,为生活而笑。她的自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神经病理学家和著名作家对新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她对自己的写作过程从来秘而不宣,但是在自传里,她毫无顾忌地披露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酸甜苦辣。

  这部自传既有趣味性又有学术性,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有评论家说:“《没有烦人琐事的生活》会给世人怎样的启迪?那就是:尘世之上、尘世之下、尘世表面,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让善良之心消沉,更不要说把他毁灭!”

  而今,考琳·麦卡洛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善良之心,她精心创作的包括《荆棘鸟》《呼唤》《摩根的旅程》在内的佳作,将永远陪伴着读者,给读者启迪与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