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天将雄师》:错乱历史中的共存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05日09: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两间馀
    《天将雄师》 《天将雄师》

  成龙主演的《天将雄师》在春节期间上映。笔者去看电影的时候,检票口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大概春节期间全家人一起看成龙也像看春晚一样,无论观感如何,总是觉得亲切熟悉。

  其实,《天将雄师》在很大程度上像是大银幕上的春晚,有明星、有场面、有主旋律。于是电影中成龙的任务就格外重,既要做演员摸爬滚打,又要做主持人慷慨陈词,实在是辛苦异常。

  仔细想来,《天将雄师》不像是一般印象里的成龙电影:闪转腾挪少了,插科打诨也少了,孤胆英雄成了集团军的指挥官。虽然最后也还是和人比了一回拳脚,却一点也没占到便宜,是对手眼看大势已去心灰意冷,才主动拔刀自杀。可是这到底也还是一部成龙电影,打着太深的烙印,就是该片导演李仁港也遮掩不了,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维和、共存,表面上演的是西域,骨子里想的是世界。

  虽然李仁港也往往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但是以他的胸怀,大概不过是抒发诸如英雄末路情何以堪,或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类的情绪,像成龙这么宏大的抱负,他是没有的。这部电影要比李仁港以前拍过的《三国之见龙卸甲》那几部有气魄,原因也在于成龙这份大抱负。

  只是毕竟是李仁港出品,他的痕迹也还是很明显,比如一贯如此的“飞碟帽”,比如一贯如此的架空历史、借尸还魂。“飞碟帽”的问题且不去管它,这里还是说对于历史的书写。所谓架空历史,是说李仁港在处理历史题材的时候,习惯于借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大致的事情是不差的,细节则全变了样。

  《天将雄师》将故事放在西汉元帝年间,是因为史书中提到的可能出现了罗马军队帮助匈奴与汉朝军队作战的战役发生在这个时候,这也是这一部声称由历史改编而来的电影里唯一一点和历史沾了边的地方。然而为了给成龙扮演的霍安增添一份身世之感,还要硬说他是霍去病收养的胡人孤儿,从小教给他维和共存的道理,即使影片设定的时间,霍去病去世80年了,即使从来没听说过霍去病有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理想。不过对于李仁港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有一个霍去病的名头就够了。

  一旦架空了历史,古人都只成了提线木偶,借尸还魂也就成为可能。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情感,新的逻辑与情感是否仍然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则不免见仁见智。具体到《天将雄师》,讲的就是维和共存,坚持就是力量;从观众的角度看,还要加上演说的力量是无穷的。

  想要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分析剧情实在并不容易,这里只好暂且归纳为这样几点:首先,霍安遭遇陷害失去了汉朝西域都护的委任,却还在行使他维护各部族之间和平共存的使命,终于与自己的罗马朋友一起建立了和平友爱的乌托邦,即使妻子被官兵杀死也不气馁。其次,掀起战争的力量,在罗马一边是邪恶的谋朝篡位者,在汉人一边是背叛朝廷的奸臣,正义的忠臣当然要与他们誓死对抗。第三,因为有霍安的坚持,终于迎来了此前已经投降的各族群的转变,以及遥远贵族的驰援。在局势被全面控制住以后,霍安依然决定与邪恶的罗马统治者一对一决斗,赢得了战士的荣誉。

  电影的最后,霍安一面接受了汉朝的册封,一面获得了罗马将士的追随,成为维护西域和平的领袖。这也许可以看做是一个想象中的武生版的苏秦故事,却又因为忠而被谤的背景而更显悲壮,正是:你不要我我自己干,保卫了国家给你看。基于成龙的身份和经历,自然可以套用各种文化理论来分析这种单纯得可爱的世界观,只是这样做未免既少了几分温情,思路上又落了陈旧,意思不大。这里想说的仍只是成龙电影本身的底色。

  据说,《天将雄师》是成龙念兹在兹、极为看重的电影,让我想到李连杰的《霍元甲》(真巧,大英雄都姓霍)。大概功夫巨星拍了一辈子电影,总是想要用心拍出一部能表达自己对于功夫的理解的作品。李连杰的关怀在于揭示武力可能带来的危害,通过自我反省化解功夫中的暴戾,将力量用在超乎个人安危的、更有意义的地方。比较而言,成龙的世界就要外向许多。过去我们以为他的底色是功夫,幽默感十足的功夫;现在看来,这些都逐渐被剥离掉了。成龙电影的底色,是在忠诚与勤恳得不到认可与支持的时候,勇于凭借英雄的豪迈,在夹缝中左冲右突,依然发挥其维护秩序的作用。于是,《天将雄师》中汉朝的册封就像是香港电影中总是姗姗来迟的香港警察,虽然在作战中一点忙也帮不上,却给了英雄最大的底气和安慰,在大英雄奏响凯歌之际,重新接纳他回到组织的怀抱。这样想来,霍安也正像是《警察故事》系列里的陈家驹,而这一篇短评的题目也许就可以改为:陈家驹做了都护以后。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