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在音乐与文字之间——访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王艳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04日09:52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戎海

  王艳梅的歌曲作品《永远的邀请》广为传唱了近20年,成为宣传海南岛的音乐名片,承载了海南人及“闯海人”共同的乡愁记忆。对于王艳梅而言,这首经典之作是她音乐创作的起点和永远的动力,其中的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深地烙刻于她心中。近日,王艳梅长篇小说处女作《遇见》暨《永远的邀请》 ——王艳梅歌曲作品专辑首发,从《永远的邀请》到《遇见》 ,王艳梅从知名音乐人转身为作家,而两部作品可以说是她在特定领域的处女作,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遇见” 。

  戎海:《永远的邀请》这首经典作品在海南乃至全国广为传唱了20年,成为宣传海南岛的音乐名片。20年后的今天,以《永远的邀请》命名的你的歌曲作品专辑终于集结出版。请你谈谈这首歌创作的源起。

  王艳梅:当时海南省要做一个对外形象宣传风光片,制作方没有充足的经费去请名家,所以找到我们,希望为宣传片配音乐,并且要求写一首主题歌。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半小时就完成了写作,想不到的是,这首歌偶然被一个电台主持人拿到电台直播间推送,很快收到反响,短短几个月就在海南传唱开了。后来海南的重大文艺演出和海南省的对外宣传活动都用这个歌做主题曲,海南航空将它作为进港航班落地播放的迎宾曲,这些都是令我感到意外的事。是海南岛的椰风海韵蓝天白云给了我灵感,我觉得那样的歌词那样的意境要用那样的旋律来表达。

  戎海:音乐与文字表达的不同是什么?

  王艳梅:写作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是内心的出口,至少对于我是这样。我人生中某些阶段的记忆抹不掉化不开,那些经验无疑对自身成长有着重大影响。我的青春期所经历的年代,从物质上说远远不如当下,可是,上世纪80年代浇铸了我们的思想与灵魂,说白一点就是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个时期经历的快乐与痛苦在我们心中所留下的欢愉与打击刻骨铭心,痛并快乐。那个时候发生的事和那些我身边的人,我无法绕开,我怕我忘记,我也不想他们忘记,我想我能怎么办呢?写小说吧!以此凭吊我们的青春。

  戎海:《遇见》的思想和主题是什么?

  王艳梅:我们一生面临的选择太多了,我们是否要离开一个人,离开一种生活,离开一个地方,这可就是影响一生的选择。关键时候的一个选择会给你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选择就是命运。心性的转变有时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有时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环境牵制着我们每一个人,是那个年代锻造了我们并在我们身上烙下时代的印记永不消退。

  戎海:你的音乐创作中情歌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但是非常深沉浓烈。你理想中的爱情和婚姻是怎样的状态?

  王艳梅:这个问题不好说,爱情和婚姻应该分开来看,大多数婚姻以爱情开始,末了都是亲情。哪个时期干哪个时期的事,小说里有我的观点,不难找到。

  戎海:小说的语言冷静犀利,具有穿透力的同时又不乏幽默,这种语言是怎么形成的?

  王艳梅:我其实觉得自己内心有那种戏谑的潜能。创作跟个人性格有关吧,很难想象一个刻板的人可以调侃逗乐,就算他胳肢人家,人家也不见得觉得可乐。我尽量做到不管是悲伤还是欢乐,幸福还是痛苦,我都一路开着玩笑说下去。

  戎海:看得出这部小说消耗了你大量的生活素材,以后还会写吗?下一本希望是怎样的题材呢?

  王艳梅:韩少功老师曾跟我说:这样写作避免了文学创作中的“虚”与“隔” ,很好,但是要注意细水长流,有节制地使用,要警惕发力过猛,下一次的写作原料没了。我明白,文学创作一定要有积累,但生活不还在继续着吗?以后还会写,接着这些人物这个故事往下写,但不会这么铺开,这次我想说一个群体的事,下一次也许是其中某几个人的事。

  戎海:你现在担任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又要音乐、文学两线作战,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压力巨大,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王艳梅:确实精力有限,创作方面我只能减量。但是质量要争取往高处走。今年是海南解放65周年,还会有些创作任务。我现在手上正在写今年“三月三”活动主会场的主题歌,我很用心,争取每个作品都能让自己满意。2015年主要是集中精力整合资源做省文联已定的几个创作项目。比如推进民族交响歌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与排演,着手《海南民族音乐素材大系》梳理采集前期准备工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很重视,我会不遗余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