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别意“春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9日00: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尚书华

  自央视1983年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这个简称词语,开始有了特定含义,使用率愈来愈高,百姓也耳熟能详。

  30多年来,人们对“春晚”怀有太多期待:新意、祥和、团圆、欢笑……诸多内容让人蓦然觉得,大家期待的似乎并不仅仅是一场春节联欢晚会,而是即将到来的第一个春天的晚上。

  如此想来,“春晚”,已不再是一场节目,一幅具象。而是一个泛指,涵盖了些许年味的诗情画意。初夕之夜,春,从远方款款走来,不见踪影,却意觉盈怀。千里万里奔家团圆的游子,步履匆匆,就是想赶在春还没走进家门之前先于到家。在酣畅的醉意中,同家人一起听悠悠钟声敲响,用洗面泪水迎春接春。跪一次爹娘,唤一声兄长,在这个暖意融融的夜晚,亲情捂热了一颗颗浮云般漂泊在外的心。

  春晚,是庭院里映红了房雪的灯笼;是门楣崭新的桃符,是倒贴的褔字,是街巷楼宇璀璨的灯火。是一桌飘香的酒菜,热腾腾的饺子;是老人从皱纹里流淌出来的欢喜;是孩子们身上的新衣和口袋里的糖果;是点燃的鞭炮和腾空怒放的烟花……

  春晚,是集结号,让全球的华人,在同一时间,集结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亿万个家庭,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聆听春天推开家门的声音。

  倘若说,非洲大地上,每年一度,数百万匹角马浩浩荡荡大迁徙,是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那么,在中国大地上,岁岁重演的“春运返乡大军”同样具有自然属性,是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是一种无法动摇或逆转的人文现象。

  春晚,让城市少了往日的拥挤,让乡村唤回了丢失的人群。这夜,空巢老人不再孤独,留守孩子有了在父亲背上和母亲怀里撒娇的机会。

  春天的第一个晚上,给了人们太多的憧憬和遐思。

  在北方,所有冬眠的生物似乎都在这个晚上有了一次萌动或苏醒。森林中那些树木的年轮或许都在这个晚上画了满圆?钟声响过,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冰封的江河看上去如此坚硬,或许就是从这个晚上一点点开始了融化。世间草木,一岁一枯荣,亦许所有的起点都始于这个春天的第一个晚上。春晚,实在不同于“春晚”。

  这个晚上,既使天气再寒冷,也抵不过人们心头的热望;抵不过亲情的温暖。春,带来了对往日的追忆,对今日的感慨,对明日的企盼。365天,这晚,老爹老娘收回了手中那团放飞风筝的长线,抚摩一夜,哪怕明天一早再重新放飞……钟声响过,熬不了夜的孩子早早进入了梦乡,写在脸上那甜甜的笑容,像似在告诉人们,他分明听到了一声清脆的柳笛。

  好多年头,尽管春节那天时令还没有真正立春,可初一的早上,“过年好”的声声祝福,让所有的人都仿佛走在了春天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