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洪烛:荔浦赛江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6日10:00 来源: 人民日报 洪烛

  初来荔浦,会有回到江南的感觉。山一直是青的,水永远是绿的。山水之间的人啊,怎么看都像画中人。

  这里是江南的江南。不只在长江之南,更在长江之南的漓江之南。

  荔浦的荔江湾,被誉为“山中水,水中山,桂林山水第一湾”,那是漓江支流天然形成的半圆形河湾。也许我不敢说荔浦山水甲桂林,但认识了荔浦,会更了解桂林、更热爱桂林的。

  桂林有漓江,荔浦有荔江河,虽是其支流,却别有一番风韵。如果说漓江已是举世公认的国色天香,荔江河尚是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桂林有七星岩,荔浦有银子岩,被法国地质学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一位国外的旅游研究专家说:认识中国美丽的山水,从漓江、银子岩开始。桂林有象鼻岩,荔浦也有。垂直的象鼻,如同一个沉甸甸的问号,在问我这样的过客:你说是桂林美呢,还是荔浦美?这难不倒我:桂林美在情理之中,荔浦美在意料之外。桂林让每个前来膜拜的客人都觉得不虚此行,而荔浦,则给了我一次惊喜。

  登上一艘备有木桨的游船,从漓江一直划到荔江河,边看风景边荡起双桨,我就觉得自己是船主了。不,是风景的主人,而不再是袖手旁观的游客。我是多么幸福又多么幸运,在这一瞬间,能让甲天下的山水成为背景。

  我已进入画中,可还能看见画中的画:迎面驶来几条舢板,像极了李清照笔下的小小舴艋舟,站在船头的艄公,要么撒网,要么正用长篙驱赶鱼鹰捕鱼。这古老的画面,是从早期荔浦人——永苏里人那儿继承下来的。千百年来,荔江河上的这幅风俗画从未中断过。

  最初知道荔浦,还是因为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而在全国家喻户晓的荔浦芋头。它曾作为广西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大典,尤其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极盛。

  在荔浦吃着荔浦芋头,很有现场感。可我偏偏又爱上了荔浦的另一样宝贝——“文场”。荔浦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场”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我特意去修仁镇,观看“文场”演出。当地的荣琴文场社,每天都在一处旧会馆的大戏台上排演一连串节目。

  老艺人黄世祥已经双目失明,可一拿起扬琴、摇板之类乐器唱“文场”,满脸都是笑容。“我这辈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文场’了,即使看不见了还是要唱下去。”他说的这句话,我一辈子也忘不掉。听他弹唱的时候,我想到了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音乐就是他们的眼睛。无锡惠山玉泉观山门前的“天下第二泉”,是否能遥遥地感应到:远在漓江之南,也有一位嗜乐如命的盲艺人?

  我从“文场”的曲调里听出一丝江南的味道。“文场”确实与江南有关。明崇祯末年,许多皇亲国戚逃亡到长江南北,把大量宫廷乐曲、乐谱、乐章传入民间。这些与江南民乐融合的说唱艺术,又被清初去江浙做官或经商的广西人带回来,与桂林一带奇山异水的地理环境及独具个性的方言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文场”。尤其在荔浦最为盛行。形式为数人坐唱,有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根据唱本中人物来决定演唱人数,每人承担一个角色。演唱同时还兼操一件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扬琴,另有琵琶、三弦、二胡、笛子、云板、碟子等。

  故乡是南京,在异乡倾听着似曾相识的乐调,不禁错把他乡当故乡。我热爱的江南丝竹啊,想不到在美若仙境的桂林山水间也生根发芽了,焕发出一种额外的光彩。从长江到漓江,远吗?对于心灵来说,一点也不远。因为古人早就说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说的是真理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