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霍比特人》插图 作者:Angela Rizza
中文里的“奇幻”一词,由英文的“Fantasy”翻译而来。此译名,是台湾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朱学恒先生,于1992年在台湾的老牌电玩月刊《软体世界》中开设为期共一年半的“奇幻图书馆”(Fantasy Library)专栏时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西方奇幻文学的兴起,是漫长时光积累的结果。早在中世纪骑士文学和近现代哥特文学广泛传播之时,奇幻文学的种子就已萌芽。亚瑟王传说为近代奇幻小说 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题材,魔法师梅林、圆桌骑士、湖中仙女、天命王者……浪漫却轮廓鲜明的道德问题,在众多作者笔下呈现纷然不同的面貌。
所以奇幻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跟神话与传说密不可分,又靠着史诗和中世纪浪漫文学的滋养一路发展壮大起来。
奇幻文学简史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真正的奇幻文学才出现。许多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发表在相同的杂志上,有时甚至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就是在这样的年代,威廉· 莫里斯创作了《世界尽头的井》,这本书讲述一个人类王子寻找世界尽头一口具有魔力的井,它可以让饮水之人拥有好运与长寿,一路上王子遇见了曾经饮过井水的 女人、神秘的隐士,历经种种冒险,终于找到了这口井……书中神奇的好运井、古老的石桌、名叫甘道夫的神秘老者和白马,无不令人感到熟悉;
罗德·邓萨尼在他的《奇迹之书》中以14个短篇故事虚构了一个奇妙而神秘的大陆,巨大的蜘蛛在密林中筑巢,燃烧着光芒的眼睛能看到世间每一处角落, 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画面无疑也烙印在了那个年代某个男孩的脑海中,并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E.R。艾迪生的《奥伯伦巨龙》则是一部古典奇幻,它也是第一 部拥有详细编年史的奇幻小说,书中以华丽、富有韵律的文笔构筑了一个混杂中世纪与北欧神话元素的世界,巫术国王与恶魔领主之间爆发了战争,故事就像奥伯伦 巨龙那首尾相衔的形象一样,结束于开始之时,轮回无处不在。
《世界尽头的井》、《奇迹之书》和《奥伯伦巨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托尔金的创作
而T.H。怀特这位跨及科幻奇幻两大领域的学院派作家,则从中世纪文学的瑰宝中汲取灵感,在二战前后陆续完成了《永恒之王》系列,这位总是透着忧郁 气质却又常常能引人发笑的英国作家,以优美如田园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从亚瑟王的童年开始直至他死去的史诗传奇,此书时而幽默逗趣,时而弥漫着悲剧气息,也成 为怀特流传后世的不朽杰作。
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奇幻文学作品对接下来的一代作者影响巨大,甚至在许多日后声名远扬的作品中都能看到这些先行者的影子。
20世纪中叶, 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J.R.R。托尔金的《霍比特人》、《魔戒》和《精灵宝钻》,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传奇》三部曲陆续问世,这些作品在西方文学界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奇幻文学获得了重生。
然而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后来被称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也不被看成是位奇幻小说作家,相反他一直被视作主流文学作家。随着《魔戒》的流行, 近两个世纪内所有的奇幻风格的小说都得以再版,这些奇幻文学促使和孕育了《龙与地下城》、《魔兽世界》这类角色扮演游戏的诞生,反过来,游戏公司也发行以 他们自己的虚构游戏世界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如《龙枪编年史》《被遗忘的国度》等),影响和促进了奇幻文学的发展。
“第二世界”
到今天,世界各地都不断推出各种奇幻小说,但结构多半大同小异。而那些在历史上留名的大作之所以长久无法被取代,不仅因为它们已成经典,更因为它们创造的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充满了对奇想的渴望以及细腻的感知,深深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第二世界”这个词汇,首现于托尔金在1938年于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演讲内容,其后他又在1947年将此篇演讲稿增补录入《查尔斯·威廉斯纪念论文 集》中的《论仙境故事》(On Fairy Stories)。《论仙境故事》除了论述关于仙子精灵的故事,托尔金还在其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用语和概念,这当中就包括“原初世界”(Primary World)和“第二世界”。
第二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一位身处“原初世界”的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模仿上帝造物的行为,次创造出一个严密、完整的虚构世界,这个世界才 可被称为“第二世界”。托尔金在《论仙境故事》里是这样说的:“故事创作者被证明是成功的‘次创造者’。他造出了一个第二世界,你的心智能够进入其中。他 在里面所讲述的东西是‘真实的’,是遵循那个世界的法则的。因此,当你仿佛身置其中的时候,你就会相信它。”
托尔金为中土世界构筑历史、绘制地图、创造众多有族谱可供追溯的种族和民族
托尔金是第一个提出第二世界理论的先驱,并且指出第二世界虽然是作者运用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但还是要遵循建立这个世界的规则。托尔金所创造的中土世界就是一个完美的实例。
他的《魔戒》三部曲和《精灵宝钻》是现代英语文学的顶峰,他笔下的中土系列不止是奇幻文学,更是神话和历史的结合,他为这个第二世界构筑历史、绘制 地图、创造众多有族谱可供追溯的种族和民族,甚至为之创造了不止一种的语言,在中土世界每一座山一条河都有着能够反复描写的细节和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中土 世界如此真实迷人,对它的爱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奇幻作家、画家、学者和翻译家。
“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以看成是奇幻小说”
今天,越来越多的奇幻文学作品被改编搬上银屏甚至大银幕,从《哈利·波特》到《波西·杰克逊》,从《魔法师的学徒》到《碟形世界》,这些作品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的奇幻文学爱好者。尽管其中有许多受时代氛围影响的跟风之作,但也依然有不少令人震撼的史诗般的巨著。
比如乔治.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由《权力的游戏》开篇的史诗奇幻系列,马丁用天才的写作技巧,熟练地将复杂的情节编织到一个严酷甚至残忍得无比现实的世界中去,那里完全充满了灰暗的角色,诡谲不明的正义,全然不可预知的情节让人不可抑制地想一口气读下去。
《冰与火之歌》插图 作者:Angela Rizza
又比如,罗伯特·乔丹的《时光之轮》系列,13本每本700多页的大部头构筑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构筑完整、细节丰富的第二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活跃 于文字之上的人物,除了故事里缜密复杂的政治阴谋、力量角逐和两性争斗,最出色的莫过于那或许是所有奇幻小说中构架最完善的魔法系统,乔丹的严谨令无数的 考据病患者都甘拜下风。
再比如,特里·普拉切特这个风趣的英国老人创作的《碟形世界》系列,他以讽刺、幽默的笔调和长达32年40多本长篇小说的毅力塑造了一个神奇、荒诞 却又真实的第二世界,他的人物令人捧腹却又总让你在不觉间落泪,然而还不等眼泪滑落你就又笑得直不起腰来。《碟形世界》系列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 而至今也依然在继续。
《时间之轮》、《碟形世界》和《纳尼亚传奇》都是现代奇幻文学中的瑰宝
这几本著作看上去似乎并无相似之处,但它们都是现代奇幻文学中的瑰宝。在今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的众多奇幻文学作品中,无论如何破旧立新,作者们创造的“第二世界”依然离不开这样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与现实相距遥远,甚至完全隔离的第二世界。这一类型在奇幻文学中是最为常见的、最典型的代表是托尔金的中土世界。
它是一个远离现实尘嚣的世界,托尔金以他的睿智与博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宛如身临其境的实感世界,它拥有自己的语言、种族、历史和地理,并且可以从悠 远的创世纪元一直追溯到第四纪元庞大而又密集的后神话时代。它让我们彻底摆脱了日常逻辑和个人观念的拘束,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探寻陌生而又真实的精灵、矮人 和霍比特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
而那个世界的入口,除了托尔金交付在我们眼前的一行行的文字以外,再无其他。类似的还有厄休拉·勒奎恩的地海世界,特里·普拉切特的碟形世界,玛格丽特·魏丝和崔西·希克曼的克莱恩世界等等。
第二种,是与现实世界之间由一条不确定的桥梁所连接的第二世界。与前者相比它和现实世界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媒介或者通道,使得往来于两个世界成为可能。
C.S。刘易斯的在《纳尼亚传奇》系列中所构筑的第二世界正是此种类型的代表。纳尼亚王国并不象中土世界是一个完全封闭、自给自足的体系,它有一个与现实世界的接壤点,使原来遥远的、可望不可及的神话世界变得仿佛近在咫尺。
现实世界展现的故事背景建立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上,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后再跨过通道把读者带入了神秘未知的第二世界。在《狮子、女巫和衣橱》 这一部中,衣橱便是两个世界的通路,衣橱的这边是一战中人心惶惶、孩子们被迫离家避难的英伦,衣橱的那一边就是白雪皑皑充满魔法的纳尼亚王国。
故事的主人公们也因其特殊的外来者身份而成为第二世界的救世主一样的存在,经历重重冒险与艰辛,换得和平与友谊,最后却依然要回归现实世界。这样的设定难免使故事带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怅然。
《哈利·波特》插图 作者:Angela Rizza
第三种,是裹夹在现实世界之中的第二世界。不需要什么入口,因为它就潜藏在现实世界的某一个隐秘的角落。《哈利·波特》系列就描述了这样一个两者并存的世界。
这样做的好处是,作者既可以从现实世界(麻瓜世界)的角度描绘魔法侵入我们那个习以为常用科学解释一切的世界时所产生的惊异,也能迅速让读者们跟着主人公一起沉浸于发现那个充满魔法的巫师世界的惊喜中。
两个世界的交往是方便的,又似乎在方方面面都有着有形无形的联系(比如首相房间里的魔法画像)。主人公可以自如穿梭于两个世界,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与能力,于是这种遗憾又勾动着读者们将自己代入书中的人物,体验着他们的经历和情感。
尼尔·盖曼是近十年来欧美文坛崛起的最耀眼的明星,新一代幻想文学的代表。创作领域横跨幻想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等。代表作有获2002年雨果、星云双奖的《美国众神》,2009年获雨果奖的《坟场之书》等
时至今日,奇幻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汇集起来并消除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尼尔·盖曼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个怪才,他的 创作领域跨及奇幻科幻的长短篇小说、诗歌、漫画脚本、绘图文学和电影剧本,被斯蒂芬·金誉为“故事宝库”,名列文学传记辞典十大后现代作家。
他的代表作包括《睡魔》漫画系列、小说《卡洛琳》、《星尘》、《美国众神》和《乌有乡》等。这位独特的犹太裔英国作家曾经这样说过:“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以看成是奇幻小说,因为所有的小说都要有想象,小说唯一的法则就是想象,而想象没有法则。”
确实,想象没有法则,而且想象不分国界,这无疑让奇幻文学拥有比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更为广大的潜藏受众。这也是为什么,在文化信息传递如此快而广的今天,现代奇幻文学开始大行其道。
最后,不妨让我们回忆一下《爱丽丝漫游仙境》这部被演绎了无数版的奇幻故事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小的爱丽丝一样,对现实感到有一丝不甘心的乏味和不满足,向往着那个通向新奇的第二世界的路径,而整个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