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给民族文学插上有力的翅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9日12:28 来源:中国艺术报 蒲波

  如果说民族文学在飞翔,也不为过。从刚刚公布的2014年《民族文学》年度奖获奖作品名单中,可以感知到民族文学发展的新态势、新面貌——与陈旧的模式化、类型化批评不沾边,更有一番世界文学的发展格局——

  坚守底层叙事,从小人物的奋斗、挣扎表达对苦难的悲悯(于怀岸小说《一眼望不到头》 ) ;以小女孩天真纯洁的眼光去洞悉伤痕历史事件“知青大返城” ,显示举重若轻的艺术特质(阿舍小说《蛋壳》 ) ;厚德的耳顺之年,所领悟到的官场规则和处世哲学(孙春平小说《耳顺之年》 ) ;一根日常生活的小引线,牵出一个让主人公难以处置的大秘密(于晓威小说《房间》 ) ;落笔于百年梨树,感念沧桑的百年中国(丹增散文《百年梨树记》 ) ……

  在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牛玉秋的眼中,这些民族文学作品与中国当代文学重要选刊上的作品水平是持平的。“民族文学,有着自身的文化优势,尤其对于地处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文化的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民族文学目前的发展态势非常好。 ”评论家王干认为,民族情感是民族作家的集体情怀。民族文学作品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展现的是各民族的生活、精神品质等等,有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深沉坚韧的精神,以及对民族历史的回望。但如今民族作家已经跳出这样的圈子,开始有对本民族的反思,挖掘人性,表现更为复杂的人性的美感。

  获奖名单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很引人注目,就是民译汉和汉译民作品。更多的母语写作作品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舞台上。土家族作家彭学明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不仅体现在对生活场景的描述和民族人物的塑造上,还体现在母语写作上。通过母语体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状态,这是其他语言很难超越的。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有共同的精神气质。

  民族文学创作和翻译,如今出现的新气象,不只源于少数民族作家的个人努力,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作品发表平台扩展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就《民族文学》杂志而言,这本唯一国家级的少数民族刊物,现在有六种文版。“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文种最多的文学杂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学事业的关怀。多文种,扩大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覆盖面,也让更多的读者读到更多的民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辐射、覆盖到五个相应的民族地区,还远至朝鲜、韩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 ” 《民族文学》杂志主编石一宁介绍道。

  “从国家的文化战略来讲,这是功德无量的事! ” 《小说选刊》主编其其格对此深有感触,她坦言, 《民族文学》每个语种的杂志出炉,这个语种地区的作者、读者都特别高兴。这对推动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弥补作用。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讲,有的民族作家不会汉语,但母语创作很真实地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表现出来了。多语种的文学传播平台,调动了一批少数民族作者和翻译家的积极性。“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他们是独立且有点边缘化的存在。 ”所以说,平台的建设,一方面,造就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翻译人才;另一方面,让农牧区习惯母语阅读的读者,能很近地了解到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搭建平台,是繁荣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手段。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认为,中国的多民族文学是我们当下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最近这些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也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干部、作家和读者的支持。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走进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了解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的文化创造,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我们今天的审美经验,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