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新闻 >> 正文

安吉拉·卡特《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走到时代前头的作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6日09: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苏格兰】阿里·史密斯 叶 肖 译
 安吉拉·卡特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 中英文版《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 中英文版

  “爱是梦幻与现实的混合,爱是母液,孕育出一切不可思议,前所未有之事;爱是一棵大树,爱人在这棵树上发芽结蕾,绽放出玫瑰一样的花朵。”安吉拉·卡特的《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是一部奇思妙想、魔幻诡谲的大全。

  小说的开局令人想到普鲁斯特:“一切我还记得。没错。一切我还完完整整地记得。”可仅仅几页之后,读者又读到:“到底怎么开始的,我已经记不清 了。”记忆中布满人类的缺陷,梦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读着这样一个故事,或任何其他类似的故事,读者对故事的叙事又能信上几成?《霍夫曼博士的魔 鬼欲望机器》中,故事出自德赛得里奥之口。此君是名政客,向读者讲述故事时已是一位古稀老人。德赛得里奥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和几乎已被遗忘于那个时代 的霍夫曼博士。霍夫曼博士是科学家,能够批量制造幻象,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现实表象。

  博士仿佛天神,“或许真的无所不能”。在一座南美大都市,操纵起时间和空间,大玩起看似充满诗意、实则阴险恶毒的游戏,全城陷入紧急状态之中。 “我时常会瞥一眼手腕上戴的手表,却发现手表的指针变成一束长势旺盛的常青藤,有时是忍冬花。”这种力量集破坏性和诱惑性于一身,商业因此全黄了,政府管 制面临严峻挑战,政府高官们个个咬牙切齿,与霍夫曼博士势不两立。战火迅速在两个极端间燃烧起来,一端是理性,另一端是想象。这是一场权力追逐和嫉妒心所 驱使的战争,更可以说是霍夫曼博士和部长之间的战争。他俩控制着整部小说,难道读者阅读的是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余绪?不!这部小说的景观 全然不同。

  部长征召了一名叫德赛得里奥的小公务员,他有一半印第安血统,面对博士创造出的巴洛克般浮华艳丽的幻象,德赛得里奥不为之所动,甚至感到有点儿 “烦”。德赛得里奥是追踪博士的理想人选,但他发狂地爱上了博士的女儿阿尔贝蒂娜,踏上危机四伏的旅程,命运峰回路转,希望时隐时现。叙事一轮轮拖延下 去,场景换了一处又一处,再转换入昔日文学的典型场景——萨德式、斯威夫特式、卡夫卡式……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描绘出欲望所催生出的种种暴虐形象,也被贴上“英国战后小说”的标签。小说出版于1972年,是卡特的第6部小 说。如今,给卡特带来名望的是她重写的一系列经典童话故事,以及她生前创作的最后两部长篇作品《马戏团之夜》和《明智的孩子》。这两部小说中,卡特对马戏 团中的空中飞人和音乐厅中颇善于惺惺作态的小明星的描写,为她赢得了满堂彩。然而,《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才是卡特的真正经典——未得到应有评价的 经典。在今天这个虚拟时代回头去看该小说,方才体会到,这是一部走在了时代前头的作品。

  小说将爱情、叙事、社会结构完全拆解后再组装到一起,同时完成对三者的解析。小说中,我们能读到幻想、散发着颓废气息的绚烂、拼贴和戏仿——科 幻、惊悚、后现代、流浪、寻根文学、历险故事、色情文学,外加种种政治和社会理论,统统一锅烩。无论就小说形式还是就其语气和技巧而言,《霍夫曼博士的魔 鬼欲望机器》都是一次飞跃,其意义之重大连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就读于布里斯托尔大学时,卡特专攻中世纪文学。她曾说过:“作为一名中世纪文学研习者,我 学会了读出作品中的多层含义。”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读者不单可以读到其他文学作品,更可以读到视觉艺术。不过,所有这些并非静默地躺在作品表层之下等待发掘,而是直接构成 了作品的有机体,构成了小说时明时暗、闪烁不定的外壳。想确定这部小说受了谁的影响吗?读者会发现,小说似乎把整个文学和视觉文化都吞落了肚,从乔叟到卡 尔维诺,从米勒到法斯宾德,从笛福到福柯。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太超前了,又怎能让批评界舒坦?用卡特自己的话说:“我意识到,小说可以让人发挥出无限的潜能。那以后怎么样了 呢?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那就意味着……我再也养不活自己了。那是我蒙尘之始。之前,我是颇为人们看好的年轻女作家;之后,再也没有谁愿意搭理我了。”卡 特在她创作的前5部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20世纪60年代特有的现实主义风格,决然面对床头灶尾的沉闷琐事,华丽的言辞中充满对秩序的挑战。翻开那几部 小说,满纸皆是酒吧、聚会、堆积的脏衣服,处处可见小商店、城市道路、公园。正是借助于这些,卡特揭示出自大狂、性奴役以及表象之下的超现实。对于这一切 的描写,卡特不输于任何一位现实主义者,她说:“我从不反对现实主义,可现实主义也有类别之分。我想说的是,我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与现实有密切联系。”

  凭着毛姆文学奖奖金,卡特1969年去了日本,在日本完成了《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的创作。据苏珊·鲁宾·苏莱曼介绍,卡特3个月就完成 了《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的初稿。3个月里,“我一直在学日语,可总也学不会。于是我试着睁大眼睛观察,以理解周围的一切。不由自主,我开始了一场 符号解释的入门训练。”从日本归来时,她的小说和人生都已经全然不同。日本归来后,卡特创作了数部极具实验性的短篇小说,日后收入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花火》。《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也正式出版,小说中已可以清晰看到她日后作品的影子,如《新夏娃的激情》和《马戏团之夜》。

  恶魔博士霍夫曼代表着卡特作品中一再出现的男性自大狂权威。所有此类人物中,霍夫曼的失败来得最晚,却也最为彻底。博士的名字让人想到 E.T.A。霍夫曼,19世纪一位极具权威的日耳曼浪漫作家,曾出版《霍夫曼故事集》。卡特的故事中,魔法父亲和美丽而危险的女儿是对《霍夫曼故事集》的 戏仿。或许,故事中还能看到另一个霍夫曼的影子——亨里希·霍夫曼,德国心理分析学家和诗人,曾出版哥特风格的儿童伦理诗集《蓬头彼得》,其作品甚为怪诞 又让人难以释手。而博士的女儿阿尔贝蒂娜可以说是普鲁斯特笔下阿尔贝汀的镜像,即《追忆似水年华》中男主人公的爱欲对象。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圆润的叙事将常见与罕见糅合到一起,延续了说故事的优秀传统。每一章的故事既伸向未知的未来,又在重复着已知 的从前(这正是小说最出彩之处)。换言之,就是在遍地回声的古老文学景观中开拓出新的领地。可以说,在娱乐读者这个问题上,《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 不可谓不全心全意。小说既希冀达到超脱,又扎根实地。小说中有关幻想的一切,从廉价到富丽,从低俗到高雅,都被无情分解。无论是都市或是神话王国;无论是 美国上流社会,或是英国海滨,超现实怪诞距读者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还可以看到魅力、恐惧和释然,看到性、死亡和生存。

  作为权力的讨论,《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不断出现眼睛的形象,一再出现与视觉有关的种种观念。所谓文化媒介带来欺骗、期望和满足,而这 些同欲望的本质有着什么样的内在关联?这就是小说要呈现的对象。小说不仅审视如火的激情所带来的创造/毁灭力量,同时也审视延续和生存。小说尤其关心的是 激情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激情和权力的结合推动叙事滚滚向前,在厌倦和魅力、许诺和推延间不断转换。

  在这部小说或说在她的所有小说中,卡特在探讨所谓“理性女性特征”。卡特认为,女性沦为各种幻想的奴隶,这些幻想有社会方面的,有性别方面的, 也有权力方面的。女性要么是“和蔼可亲的自动人”,要么是“阴险恶毒,面目可憎,部分是机械,部分是植物,剩下的部分充满兽性”;女性仿佛与世无争,实际 上戴着可恶的面具。《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上面关于女性的种种成见都难以呈现阿尔贝蒂娜的万一。

  可即便是阿尔贝蒂娜,进入神话国度也意味着肉体上受辱。在《萨德式女性》中,卡特明白表达出对神话的看法:“……所有神话女性,从以圣洁为世人 赎罪的圣女,到医治伤痛,慰藉心灵的母亲,都不过是些中听的废话。在我看来,中听的废话就是神话的最佳定义。” 《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中,男主角和他的爱人一样,都被赋予了多变的色彩,可以随环境之变而改变自身。与此同时,卡特也打破了镜中欲望游戏的神话色 彩,让男主角去承受成为欲望对象的种种痛苦。

  德赛得里奥身上有一半印第安血统,他的先人身份卑微,从事着根本无需“颜面”的工作。自始至终,德赛得里奥是个局外人,也正是局外人的身份令他 可以幸存下来,在个人身份问题上始终保持多变性和可塑性。可小说最后,德赛得里奥成为定格于历史之中的人物,一座雕像,一个老态龙钟、面无血色的政客。卡 特始终坚信小说自有其道德功能,艺术离不开政治。小说的结局带着阶级战争的语调,这场战争既打赢了,也打输了。《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的真正胜利在 于,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小说。这是一部有着可变外形的小说,无法分类。小说糅合了诗歌、半吊子艺术,还有道德伦理;半是虚构,半是论说,最重要的是,本身 非常优美。小说中,高潮一拖再拖,叙事仿佛出自《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之口,充分借鉴了“流浪故事的形式,此类故事中的人物浪荡四方,所到之处总有人 同他探讨人生和哲学……这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带着典型的18世纪色彩,却也教会了我们看清自己所处的社会。”小说引发读者提问,劝谕读者理智,问题既可 以指向决定或限制读者身份的种种结构,也可以指向想象的种种方式和潜能。

  何谓真假?如何生活?艺术有何作为?对于这一系列问题,《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充满好奇。浪漫、优美,同时又不乏严谨缜密的哲学沉思,精 巧之程度超出想象。小说既是“挑战死神的双人爱情筋斗”的信徒,同时又是它的仇寇。今日,虚拟时代正崭露头角,回过头去,再看安吉拉·卡特40年前已预见 到的“瞬间王国”,小说更展现出与当今世界密切的关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