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行龙:追念姚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6日09: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行 龙

  姚奠中老先生去世已经整整一年了。想起一年前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到太原西山送别老先生的场面,不禁再次潸然。

  姚老先生寿龄过百,真正是仁者长寿。世称姚老诗、书、画、艺“四绝”,人们也送给他许多桂冠。但对我而言,称呼姚老先生最为亲切而贴切。一是姚 老在世百岁加一,长我近半百,算是我的师爷辈。“老”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对自己而言那是年龄上的老,对他者而言那是一种内心的尊重和敬仰。二 是我也算是姚老的一位“小老乡”,姚老祖籍稷山县,出生在稷山县,我出生在距稷山东面不足20公里的新绛县,民国以前均属绛州府。按照家乡说法,一般人是 不能随便称呼老的,只有那些年龄很大又有“乡望”的人,才能配称为“老”。如此这般,我便一直称呼他姚老先生。

  2014年12月26日,我受校方委派前去稷山参加“姚奠中艺术馆开馆仪式”活动,又一次勾起我对姚老无尽的追念。

  乡音、乡俗、乡土、乡风,将我和天堂另一边姚老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是呀,老先生在世时,我怎么没勇气和他攀老乡呢?如今,天各一方,我怎么觉得跟他又是那么亲近呢!

  时节虽已进入数九天,但晋南的天气还是比太原的天气温暖了许多。在新落成的稷山县图书馆广场,在稍有寒风的这个上午,从台湾、贵州、太原、运城等地赶来的各界人士汇聚在这里,缅怀姚老先生的百岁人生和他的道德文章,还有他那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诗、书、画、艺。

  姚老先生的女儿三云告诉我,关于纪念姚老逝世一周年的活动,早有有关人士提议在北京举行纪念会或书画展,但子女们考虑再三,还是要继承姚老生前 朴实务实的作风,做一点对社会有益对民众有益的工作。家乡稷山县各界人士对此极为热心,遂使“姚奠中艺术馆”在家乡落成。“高楼明月夜,低首故园心”,走 进布置典雅的姚老艺术馆,再一次驻足欣赏姚老的艺术作品,聚精会神地观看姚老生前的电视画面,老先生仿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缓缓的乡音、安祥的神态、满头 的银发、白净的皮肤,还有那总是红润的嘴唇……都那样的亲切、真切。

  参观完书艺馆,从县城向西,驱车不过10分钟,就来到了姚老的家乡南阳村。民国二年(1913年),姚老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晋南农村。南阳过去 算是稷山的大村,有300多户人家,人口上千。姚家宅院位处村西高地,院内有两棵大椿树,逢年过节,老椿树上总会挂起灯笼,方圆三五里都可以看得到。晚年 姚老自称“老樗”,并解释:樗就是椿树,庄子认为“樗”大得很,是没用的椿树,大而无用,但很逍遥。我们家就有两棵椿树。据说,姚家在南阳虽不算十分富 有,但也是庭院深深,不仅有前院、后院,还有一个可以种菜的场院。如今供人们参观的就是这个拥有前后院的主院。踏上两三个石阶,走进左侧悬有“姚奠中故 居”的大门,穿过通往后院的西廊,便是姚家后院的四合院了,姚老就是从这个平常的四合院走出,走到稷山县城,走到省城太原,走到无锡、安徽、重庆、贵州、 云南。从幼年废寝忘食的读书,到老年诗、书、画、艺的“四绝”;从无锡国专的章门弟子,到百年老校的模范教师;从家乡“砸泥神”破除迷信,到大别山“给李 宗仁提意见”;从“右派”牛鬼蛇神到省政协副主席,他的人生道路真正是时代变迁的印证。

  回来的路上,三云告诉我,1946年,姚老离家12年后,从贵州北上千里回家奔丧,此时,父亲、伯父相继去世。办完丧事后,由姚老做主立过一个 字据。原来,一位名叫王吉善的外地人逃难到稷山,多年靠租种姚家土地养家糊口,此次姚老回家,王吉善专门登门看望,无意中谈及生活之困苦艰难,姚老考虑到 自己家中无劳力耕种土地,也无力支应官府的杂税和钱粮,与继母商量后,决定将王吉善租种的姚家9亩地全部赠送,同时答应场院六间房让其居住。也许,姚老一 生这样扶贫助困的事情做过很多,这件事情早已淡忘。想不到事过六十多年后,王吉善的儿子带着当年的字据去看望姚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姚老还是用他那缓 缓的乡音问寒嘘暖。仁者长寿,姚老无愧。

  姚老在山西大学校园生活六十多年,我从读书到现在也在这个校园生活了三十多年。姚老在世最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了他,最让我 难忘的是2012年姚老百岁之年他应邀来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参观。那年的11月2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姚老坐着轮椅由女儿李芸、儿媳牛树芳陪同来到 鉴知楼前,等他老人家看到楼前由他亲手书写的“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字牌,看到绿茵茵的草地上置放的碾子、水井、磨盘时,连声念叨着“这个好,这 个好”。我推着他参观中心一层的档案室、图书室和教室,大家又小心翼翼地抬着他到中心二楼的“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综合展参观,老人家始终神采奕 奕、兴致勃勃,鉴知楼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参观完后,老人家饶有兴致地和大家合影留念,又鼓励我们坚持不断地做好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的收集、整 理、研究工作。我想,姚老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他生前最后口述《百岁溯往》中就说过这样的话:

  学国学的人都要学历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最重要。历史断了的话,这个民族就危险得很。希腊原来那么好,断了以后就不行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延续下 来,尽管有几次政治变化,但延续下来了。这个很重要。学国学就是学历史,六经皆史嘛,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老祖先不行。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影响很大。不能违背历 史,而是要了解历史。历史也是前进的力量。未来是从过去来的。取得过去好的经验,避免过去的错误,未来都是从过去总结来的。

  我记得,姚老生前还有一幅题字,叫做“知以藏往,神以知来”。那个下午,我推着姚老,心是那样的温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