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我的首部科幻微电影推出啦!”
陈进宏说,这部电影是大学时候拍摄的,但是一直没有定稿,现在终于圆梦了
陈进宏
《未来公民》里的特效场景
人 的生命靠电能维系,电能一用完人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在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2010级毕业生陈进宏和他的小伙伴设计的这个世界里,人和电脑是合一的, 人只要动一下意念就会有相应的电脑操作出现,如想看时间,表会自动显示;想照相,只要比划一下照相的姿势就可以照相……
1 月中旬,陈进宏将他们拍摄的科幻微电影《未来公民》预告片上传到网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对此,陈进宏很是高兴,因为他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跟电影制 作完全是不搭边的,这部微电影的成功制作来之不易。因此,他想通过东南快报《家有喜事》栏目,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圆梦喜事。
因崇拜大导演卡梅隆开始自学特效技术
陈进宏很喜欢看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并特别崇拜大导演卡梅隆。因此,他从大二开始就研究特效制作,课余时间就上网看教程自学,并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陈进宏对东南快报《家有喜事》栏目记者说,现在大多微电影都是以爱情为主,但是他的想法有点与众不同,他想拍摄一部科幻微电影。
在读大学时,他这个想法得到了工作室的同学的一致认可。大家便一起构思了一个关于未来人类在地球资源枯竭时向外扩张的故事,并且把这部微电影叫做《未来公民》。
整部电影就花了600多元但大学时没制作完成留下遗憾
2013 年12月,陈进宏和工作室的同学开始了《未来公民》的拍摄。陈进宏告诉《家有喜事》栏目记者,在这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拍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拍摄器材 是四处找朋友借的,愿意配合的群众演员也不是那么好找,剧本的编写构思上也遇到过阻碍,但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
由于没有找赞助,拍电影花费的600多元,都是自己平时生活费节省下来的。“这些钱主要花在买服装道具上。”陈进宏说,由于自己会做点特效,所以在这方面省下了不少钱,像电影里的一些飞行器、一些高科技武器等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不过在拍电影时,还有一个困难,那就是拍摄地点很远。当时电影的主要取景地在森林公园,而东方学院的校址又是在琅岐岛,“那段日子每天拍片,得赶着早班车出发,追着末班车回学校,大家都很辛苦。”陈进宏说。
到2014年3月,陈进宏和搭档们终于完成前期拍摄,准备开始后期的特效制作。但后期的制作又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视频剪辑、后期特效、字幕等工作量也很大,稍有不慎就得重做,加上毕业答辩等因素,导致毕业时陈进宏都没能完成定稿,留下了遗憾。
毕业后如愿入了影视制作这一行终于将自己的首部微电影推了出来
2014 年毕业后,陈进宏在厦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影视制作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完善了当初的特效,终于在2015年1月12日,推出了自己首部微电影的预告。陈进 宏说,视频PO到网上后,得到校园不少大V的转发,网友们的评论也普遍较好,很多学弟学妹都想加入他们的工作室,也有很多想报名参演我们的新微电影。
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赞许,陈进宏觉得特别高兴,而且对自己的大学有了一个交代,因此想通过《家有喜事》栏目,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微电影,希望通过这个视频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