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作品 >> 正文

我的第三只眼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30日13:43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志凌(苗族)

  车行160公里,到达219国道上第一个边防检查站库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时30分左右(在南疆,这不是午夜)。接受完检查,天已黑,正起步,突然发现车灯不亮了,远光近光甚至雾灯全无。以为是保险烧了,查无果。同行的朋友要求返回,考虑到矿山工作,我断然拒绝。与以往一样,以调侃的口吻说:“国家一级驾驶员,难不倒!”

  这是2014年7月8日昆仑山的夜晚,天上有些云,而月亮却把光芒透过云层洒在山峦之间,视觉自然调整为暗色,我可以看见隐隐约约的路面,只是速度远不如有车灯时快。放松心情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看见,朦胧的月色之下,库地河奔涌的雪水呈银白状倾泄的雄壮之势。

  这样摸索着前行了大约20公里,这号称“死亡之路”的新藏线开始爬坡,路面也因为重型车常年的碾轧被破坏得高低不平,冷不丁一个大坑,车里人便一个趔趄。正放慢速度,后面有车追了上来,原来是一辆摩托车。

  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始终不让后面的摩托车超过我,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借它的灯光,以更快更稳的速度前行。

  约莫借光了三公里左右,感觉让人家在身后吃我们车扬起的尘土很不道德,便靠边让出了车道。

  摩托车很快追上来了,却并没有急于前行,而是与我并行,放慢了速度。是不是因为自己刚才的不友好行为让他生气,想跟我打架?——我这样思忖。

  一个陡坡兼急弯突然呈现在我们眼前,摩托车拐到更外侧,速度慢到几乎要停下来,车灯直直地射着弯道上的路面。我突然明白,这摩托车是在帮我引路,帮我照明——他发现了这是一辆没灯的车。

  我旋即打开车窗,非常感激地说了一声:“亚克西摩!”(维吾尔语,意为谢谢)

  他没有回答,依然时快时慢,时前时后地替我引路与照明。

  这是赛利亚克大阪脚下一段海拔4300米以上的弯道,连续急弯加陡坡,公路从陡峭的悬崖上开凿而成。赛利亚克大阪,是西藏线进入昆仑山以后遭遇的第一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大阪,也可以说,是“死亡之路”的第一道鬼门关。

  所幸,今夜遇上了这样的好人,这样一位主动为我引路和照明的少数民族朋友。

  大约十几个弯道之后,我们终于走出了这一段险道。路面开始变得平缓,月色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比先前明亮。

  摩托车突然放慢了速度,准备靠下道行驶。我急忙刹车,忙不迭打开车门,于是两个陌生男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亚达西,亚克西摩!”我不停地向摩托车驾驶员表示感谢。

  眼前的小伙子叫阿不都·艾尼,维吾尔族,今夜上山,是因为他家的羊群放牧在对面这条无名河的雪山深处。借着摩托车的灯光,我们互留了电话。因为走得匆忙,车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带,我找到一瓶酒,塞进阿不都·艾尼的怀里,聊表一片感激之情。这已经是9日凌晨的1点15分了。

  回头上车,虽然没有了摩托的指引,云层却突然消失,月光之下,看得见皑皑的雪山和银白的公路。我让同行的小龙打开手机的电筒照明,看路边的里程碑,“209”,就是说,阿不都·艾尼为了我们的安全,护送了二十多公里险陡的山路。

  别过了阿不都·艾尼,我一直没有作声,任车轱辘在高原公路上发出飕飕的轻鸣。“叔叔是在构思文章吧?”小龙这样询问我,“我给您这篇文章起个名字,就叫《我的第三只眼睛》,咋样?”

  我当即一拍小龙的肩头,竖起大拇指:“好,就叫《我的第三只眼睛》!”

  是的,阿不都·艾尼的摩托车灯,就是我的第三只眼睛,在它的视野之内,只有友善、宽容、热情和富于同情心的大爱。有这样一只眼睛在身前身后为自己引路与照明,世界就会像昆仑山赛利亚克大阪一样,即便在黑夜,也是一片明媚的月色。人心就会像昆仑月一样,透澈与清纯!我一边轻声地这样念叨,一边对小龙说:“这是我文章的结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