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舞台人物 >> 正文

陈洁:黑白键里的答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9日09:37 来源:光明日报 颜维琦
演奏中的陈洁 资料图片演奏中的陈洁 资料图片

  “作为一名西方乐器的演奏者,为何对中国音乐如此迷恋?我想,我是在用音乐找到自己。”2011年,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与NAXOS唱片公司推出钢琴协奏曲《梁祝·黄河》专辑。在专辑自述里,时年26岁的陈洁写下这样的话。

  2010年5月27日,陈洁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她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梁祝》的世界首演,袅袅琴韵随着黑白琴键的跳跃流淌而出,讲述着一个动人的中国故事。

  那一年,陈洁早已完成在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学业,并转赴纽约曼尼思音乐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那一年,她还是那样年轻,却早已头顶一串桂冠——

  自16岁与费城交响乐团成功首演后,频繁受邀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先后摘得11个国际大奖,被誉为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中国钢琴家;2007年,国际著名唱片公司NAXOS推出“华人作曲家系列”,首张唱片就是22岁的陈洁演奏的《中国钢琴名曲集》;2008年,她与郎朗、李云迪一同入选美国古典音乐网站KDFC全球30位30岁以下最佳古典音乐明星……

  陈洁与各大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诸多古典音乐,其中最擅长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

  “当代古典乐坛最令人激动的新星之一。”看上去前路一片坦途,而此时的陈洁却在思考,她要做一个认真的决定。几次回国演出的感受强烈地撞击着她,不断催促着她——

  人·追寻

  2011年,陈洁作出了令所有人瞠目的选择——回国。26岁的她来到上海,创办了上海首个纯理工高校的音乐系,成为上海理工大学最年轻的系主任。

  “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我想和更多的年轻人一起拥抱音乐。”陈洁说。眼前这位音乐系主任,优雅而不失刚强,谦卑而充满自信。

  放下职业钢琴家的道路,转身投入教育,曾令很多人不解。在陈洁看来,这样的决定却是再自然不过。

  1985年,陈洁出生于广东韶关。3岁那年,因为邻居家传出的钢琴声,陈洁嚷着问父母要一架钢琴。父母都是学理科的,并没有特别想让女儿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但他们都相信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便答应了。

  陈洁由此与钢琴结缘。

  8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3岁以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陈洁说,一路走来,是音乐选择了我。

  看她双手在琴键上翻飞,犹如洁白的蝴蝶。当她安静地坐在面前时,你简直不敢相信,那技巧与激情完美融合的声音来自这双并不纤细修长的小手。

  陈洁说,自己的手指条件并不好,需要耗费比常人至少多两倍的时间去不断地练习,冬天常常练到手指受伤。但沉浸于音乐之乐,苦不觉苦。和钢琴在一起,让她更加专注地看自己,发现自己,向内自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力方法、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

  “在实践中学习。”陈洁说,她很喜欢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校训,朴实无华,直击要害,这正符合她内心对于完美的不断追寻。她反复提醒自己,完美来自不断练习,“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这位年轻的系主任常跟学生讲,音乐不是属于专业人士的,它没有门槛,关键看你愿不愿意走进它,愿不愿意张开双臂迎接它的拥抱。

  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沪江大学,曾因音乐教育闻名沪上,1917年的沪江大学就已开设音乐课,随后专门成立音乐系。陈洁走马上任后,立志恢复沪江的音乐教育传统,努力让学生“文理相通”。她率领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室内乐团编排创作的声光电声作品《中国梦·茉莉情》以及原创歌曲《梦想在路上》等屡获好评。

  和学生“混”在一起,玩音乐,玩创意,陈洁很享受这样的时间。她说,很多人觉得理工科的学生“板”,其实只是你还没有走近他们、点亮他们。“我希望能做一些演奏之外的事情,用音乐来做教育,或许是最好的途径。”

  陈洁说,她崇拜廖昌永老师,“唱而优则教”,既是声乐家,又是教育家。“我希望自己成为教育界里最会演奏的,演奏界里最懂教育的。这样,既可以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也可以随时和他人分享。那样的人生,也许会更加丰满而完整。”

  尽管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很多地方要从零开始,但陈洁告诉自己,“敢想就要敢做”,这才是人生的底色。

  韵·融合

  2014年12月20日晚,复旦大学吴文政报告厅。一袭纯白长裙,陈洁款款走上舞台。

  一曲《浏阳河》开场后,《海顿降A大调奏鸣曲》《百鸟朝凤》《肖邦夜曲No.17》《春江花月夜》《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梁祝钢琴幻想曲》紧随其后。

  一中一西,徐疾有致。

  2011年回国后,陈洁倾注大量时间从事高雅艺术与音乐教育的推广。这样的校园音乐会尽管规模不大,但单看曲目选择,也看得出陈洁的细致用心和平素极为广泛的涉猎。

  在海外求学多年,陈洁说,旅居在外的华人,常会生出身份模糊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用我的音乐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全球发行的《中国钢琴名曲集》唱片中,收录了由陈洁精心挑选和演奏的中国钢琴曲《浏阳河》《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

  “我一直希望能把中国美好的音乐带给世界,让它们也列入外国演奏家的节目单。尤其是协奏曲方面,通过合作与互动,让国外乐团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音乐语言。”陈洁说,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为此,陈洁创作改编了众多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主题的曲目,并将其带上世界舞台。“尝试改编经典作品永远是非常冒险的,但又是极具诱惑力的。”陈洁坦言,2009年在美国接到国家大剧院希望她改编钢琴协奏曲《梁祝》并演出的邀请时,她激动又忐忑,第二天便飞回中国。

  梁祝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而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历经50多年的考验,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支小提琴名曲的作者之一陈刚,多年前也曾尝试用钢琴再现这个爱情传奇。“作为一个非职业作曲家,我能行吗?”陈洁一遍遍温习故事,难以入睡。

  “整整一个多星期,我几乎每天睡4小时,把所有能找到的版本听了一遍,特别对小提琴版与原有的钢琴版做了比较。”陈洁说,小提琴的特点是“钻心”,滑弦、揉弦、跳弓,几个手法就将妩媚婉转、潇洒活泼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弦乐的发声特点是让演奏者在一个长音里就能呈现层次和变化。而钢琴,从机械角度来讲是打击乐,它的一个音出发后就开始走向消失,在旋律的表现上,钢琴达不到弦乐的完美连奏。

  “如果只是通过钢琴把小提琴的东西演奏出来,那么不管怎么弹,也只是一个漂亮而苍白的拷贝。”陈洁回忆,那一个多星期,每天坐在钢琴前苦思冥想,不断推倒,不断重建。设法加入丰富的织体、丰满的和声,突出钢琴的音域跨度、多变音色、力度与弹跳性等特有优势,同时尝试加入许多特别的音色语言。比如,通过双手不谐和震音来表现哭泣。

  陈洁说,中国音乐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魅力,我要用钢琴保留这份独特的中国韵味。

  路·探索

  2014年6月19日,上海电影博物馆。台湾作家马国光担任辩士、陈洁担任现场伴奏,阮玲玉经典作品《恋爱与义务》时隔83年,再度回到上海。

  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经典影片修复单元”的一场重头戏。

  而在前一天,大光明电影院就已上映了首场,担任现场伴奏的同样是陈洁。连续两天,两个半小时的即兴钢琴创作,随现场环境的不同,演奏也大不一样。陈洁说,首演当晚,电影拷贝才从台湾运抵上海,她是和现场观众一起,一边看电影一边根据情节转换配乐。

  这样的即兴创作,对陈洁来说,很挑战,也很过瘾。

  “你会感觉,音乐真的是流出来的。”说起那天的情形,陈洁依然难掩兴奋。将西方钢琴艺术与中国早期电影默片艺术相结合,陈洁或许算得上首创。她说:“技巧的山已经翻过,我想探索点有意思的东西。”

  在陈洁看来,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以前觉得没得选择、没法融合,那是还不具备创作的能力。一旦发现这扇门,便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乐曲都在大脑的硬盘资料库里,随时取用。”陈洁说,她喜欢这样的感觉,她要不断开发自己,直至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我大约生来就是个跨界的人,对不同元素的搭配天生有种敏感。”陈洁说,自己是半个客家人,打小在几个省市生活过,因为求学,12岁住进一户美国家庭,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成长。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也赋予她把不同元素自然糅合到一起的能力。

  和学生们的电声乐队合作,陈洁既担任钢琴演奏,又是导演、灯光兼舞美;热衷服装设计,希望自己成为时装设计师,很多演出服她都自己参与设计;喜欢烹饪,做的菜也“跨界”,西餐会用到花椒、八角,口味居然还很不错。

  有乐迷评价,陈洁的演奏很会在旋律与和声间找到平衡,既表现出传统中国音乐里的意韵,又能照顾到钢琴音乐特性的发挥。跨界而和谐,传统又时尚,独特的多元气质,也让她成为众多国际大品牌青睐的合作伙伴。

  “你看,西方的画结构感很强,内容相当丰富,中国画则讲究留白,以少胜多,只用黑白颜色便能描绘万千世界。西方音乐之于中国音乐也是如此,中国音乐对想象力的要求更高,心有多大,弹得就有多大。”陈洁说,她还在不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艺术最可怕的是跟风,放在人生的长度来看,什么事情都不必太着急。该来的,自然会随之而来,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路线。”

  “音乐不是为了让你成为音乐家,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你。”在陈洁看来,“人生没有绝对的答案,就应该像宝石一样,在不断的磨炼当中,一次一次打磨自己,让最璀璨的那个部分越来越明晰,最终成为最美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