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兄弟”跑上大银幕,凭什么让观众买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8日14: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博

  热门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即将推出大电影,成为优质IP打通不同文化产品边界的新范本——

  “兄弟”跑上大银幕,凭什么让观众买账?

电影《奔跑吧兄弟》海报 电影《奔跑吧兄弟》海报

  不出意外, 《奔跑吧兄弟》 (简称“跑男” )也推出大电影了。自2014年10月在浙江卫视播出第一期节目后,“跑男”便成了去年第四季度最火热的综艺节目,没有之一。从第二期开始,《奔跑吧兄弟》同时段收视率始终排名全国第一,从破2 %、破3 %一直到第14期时达到4 . 2 %的峰值,“跑男”如今俨然已成为众人皆知的明星IP (即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 。如此形势下,将“跑男”拍成大电影,并在第一季节目结束后仅两周的1月30日就全国公映,实属趁热打铁之举。

  大数据并非无所不能

  从《快乐男声》到《中国好声音》 ,从《爸爸去哪儿》到《奔跑吧兄弟》 ,近年来几乎所有热门的综艺节目都被改编成大电影,印证了中国影视两大行业深度融合的趋势。然而迄今为止,能够票房大卖的影片只有《爸爸去哪儿》一部。在影评人云飞扬眼中,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的市场前景难以预估,因为这类改编自综艺节目的电影太过缺少成功范本。

  “此类影片的艺术规律还在初步探索的过程中, 《爸爸去哪儿》的胜利更像是个孤例。很多投资者以大数据为依据,认为只要高度迎合‘90后’主流观众的需求就能获得商业成功,但事实并非如此。 ”云飞扬表示,“以导演滕华涛为例,他执导的《失恋33天》意外获得商业成功,很多业内人士总结出了诸多的经验和规律,但同样是他执导的《等风来》却票房失利,之后由他监制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又票房大卖。这说明电影市场瞬息万变,仅仅依靠大数据分析和观众心理学研究的支撑,是无法确保商业成功的。 ”

  就形态而言,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介于剧情片《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和纪录片《爸爸去哪儿》之间,采取了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制作策略。杨颖(Angelababy) 、王宝强、李晨、陈赫、郑恺、王祖蓝等原班明星加盟,加上游戏设置、闯关环节的全面升级,令《奔跑吧兄弟》大电影的拍摄现场成为规模宏大的“明星运动会” 。据总监制张一白介绍, “跑男”摄制组出动了120多台摄像机紧紧跟随明星,记录他们的一举一动,后期剪辑团队要从上千个小时的素材中,剪出最搞笑的一个多小时电影。

  张一白透露,自电视节目“跑男”筹划开播那天起,推出大电影就已在计划之中,“我们在多期节目中穿插了大电影的预告信息,并根据市场需求将影片提档,一方面让刚刚在电视上看完‘跑男’第一季的观众能第一时间在大银幕上重温爆笑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刚刚放假的学生送上寒假礼物。 ”张一白坦言,几乎每一期“跑男”节目都对应着一部经典影视剧,从冒险、爱情、动作,到公路、喜剧、灾难,正是要为大电影的改编提供类型基因。“与电视节目相比,电影版‘跑男’希望做到爆笑升级、体验升级、情感需要和情绪宣泄升级,其中有打斗、有竞争、有悬念、有感动、有友谊,无血腥暴力、无暴露裸露,无限制级镜头,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青春喜剧电影。 ”张一白表示。

  粉丝转化率是关键

  如果说《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证明了综艺衍生大电影搭载贺岁档可以赚大钱,那么《奔跑吧兄弟》的公映就为验证这一命题提供了绝佳机会。电影产业研究者、 《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卿认为,“跑男”创下了高收视,具有足够的话题性,以年轻观众为主的收视群体似乎也预示着其电影版拥有大批潜在观众,但这一切都无法保证影片能够获得商业成功。受众范围、粉丝黏性、年龄构成、档期选择和竞争对手都是影响综艺衍生电影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朱玉卿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主创对电影与电视艺术形态的认识和区分。

  “电视观众与电影观众之间有部分重合,但二者在观影需求和心理期待方面差异显著,因此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与电影票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高收视只是为综艺衍生电影提供了足够数量的粉丝群体,但这些粉丝能否转化为掏钱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关键还要看影片主创是否挖掘到了吸引他们的元素。 ”朱玉卿表示,“ 《中国好声音》大电影是一部故事平庸、缺乏亮点的青春励志音乐片,几位刚刚通过选秀成名的年轻歌手根本不足以成为票房的保证;相反,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准确地圈定了亲子这个核心元素,在合家欢电影严重匮乏的春节档公映后,吸引了大批家庭观众观影,明确的市场定位成为影片商业成功的根本保障。 ”

  云飞扬对于朱玉卿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奔跑吧兄弟》的观众要比《爸爸去哪儿》更年轻也更接近于当下主流电影观众的年龄层,但前者是否能发掘出类似于后者那样的合家欢式娱乐功能,如今尚不得而知。“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主打青春和热血,但它毕竟不是《匆匆那年》 《同桌的你》那类能够通过曲折的故事为观众提供缅怀青春和爱情机会的剧情片,而是一部半纪录片式的青春喜剧。 ”云飞扬表示,“年轻人已经在电视上连续观看了15期‘跑男’ ,为什么还要掏钱进电影院再看一次电影版?这就要求主创必须精确地找到能够让年轻观众在影院中获得共鸣的元素,并且这些元素一定得是适合电影艺术形态的,而不能仅仅是电视节目的翻新。 ”

  近年来,电影、电视、动漫、图书、游戏的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趋势,这种模式突破了电影人传统思维的禁锢和“电影”的狭隘定义,创造出中国泛娱乐IP运营的新类型。“这是中国娱乐产业不断发展和整合的结果。优质明星IP打通不同类型文化产品的边界,创造泛娱乐产业链,是中国娱乐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朱玉卿看来,优质IP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数量庞大的受众基础。“文化消费上不封顶,不像吃饱了米饭就吃不下馒头,优质IP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

  朱玉卿介绍,好莱坞常常会将优质IP的价值和潜力挖掘到极致,以动画电影为例,一个IP诞生后,版权所有者往往会先生产游戏、玩具、图书等周边产品,之后才制作动画电影,电影在全世界传播后,又会反过来助推周边产品的价值拓展。“电影不应成为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应当成为泛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96亿元也不应涵盖中国电影产业的全部价值,而是应当成为一个火车头,带动其他相关娱乐产品的开发和传播。 ”朱玉卿表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